[id_1790285311]
2025年7月3日,A股与港股市场在国内外各种复杂因素的交织影响下,其走势出现了明显的差异。
A股午后普遍上扬,创业板指数涨幅达到1.36%,而深证成分指数和上证综合指数分别增长了0.75%和0.07%。交易场面热烈,截至午盘,成交总额已突破8000亿元,资金在成长型和价值型板块之间有序流动。相比之下,港股市场整体面临压力,恒生指数下跌0.96%,恒生科技指数跌幅更是高达1.2%,午盘交易额约为1305亿港元,外资的谨慎态度成为市场的主要负担。
A股市场的强劲表现得益于不断涌现的政策利好。证监会近期着重提出,将全力推动以“两创板”改革为引领的资本市场改革新阶段,旨在完善股权和债券融资以及并购重组的机制,为科技创新企业搭建便捷的融资渠道。与此同时,发改委今年已全面部署了8000亿元的“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并提供了超过3000亿元的资金支持第三批项目,为我国实体经济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在当前形势下,医药生物、通信、电子等板块展现出显著的增长势头。创新药物领域得益于政策的直接推动,国家医疗保障局和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发布的《关于支持创新药物高水平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出,将新增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从而为行业拓宽了多种支付途径。此外,消费电子领域因苹果公司折叠屏手机原型机开发阶段的进展等利好消息,吸引了资本市场的关注。除此之外,商业航天和存储芯片等科技分支领域也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海南文昌的卫星超级工厂所发挥的产业集聚效应,以及内存价格的显著攀升,共同为相关企业带来了基本面改善的乐观预期。
港股近期面临压力,但展现出积极的结构性特征永川行政服务中心,其恢复动力正在逐步增强。尽管港股整体走势受海外流动性预期和外资流动影响而有所下滑,但结构性投资机会依然明显。特别是香港的生物科技领域逆势大幅上涨,与A股市场的创新药板块产生共鸣,这反映出国际资本对医疗科技长期发展潜力的肯定。苹果供应链中的众多企业即便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依然表现活跃,业界普遍对来年OLED屏幕的MacBook Pro和智能眼镜等新产品充满期待。
尽管消费服务、金融等领域普遍出现调整,然而积极势头正在逐步积聚。北京最新推出的住宅商品化与保障性住房“双轨制”改革举措,传递出房地产政策优化的积极信号,港股地产板块在分化中展现出一定的抗跌性。随着国内政策导向“更大力推动房地产市场稳定回升”向主要城市扩散,以及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的增强,港股市场估值修复的时机或许已经到来。
展望未来市场,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上升,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可能放慢,不过A股市场有望持续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利好——诸如并购重组、股权和债务融资改革、“双创板”试点等政策将推动资源向有潜力的领域集中,同时,钢铁、光伏等行业的去产能政策推进也将优化供需结构,从而有望进一步增强市场信心。港股投资者需留意中美两国之间的利差变化、外资的流动趋势以及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情况,科技和消费等领域的股票板块或许将迎来一次修复性的上涨。
在投资策略上,短期内应关注市场热点的轮换现象,例如无人驾驶、军工等领域受政策推动或事件驱动的板块;从中期视角出发,泛科技领域(包括AI算力、创新药、商业航天等)、新消费领域(在政策刺激下出现的消费场景创新)以及有色金属领域(受传统消费旺季需求支撑和供给紧张导致的涨价逻辑)均应作为重点布局对象。随着半年报发布的时间日益接近,那些业绩表现稳定且可预期的领域,比如国际算力、游戏产业以及出口产业链等,很可能会成为获取额外收益的关键所在,同时市场趋势或许将进一步趋向于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和业绩驱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