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联投资,作为全球资管领域的领军企业,于去年四月在中国成功设立了一家全资的公募基金公司,即安联基金。此举已获得官方批准,正式展开业务。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安联投资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战略布局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安联投资是安联集团旗下的重要成员,该集团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保险及资产管理集团之一。安联投资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已深入扎根超过三十年。起初,它专注于保险业务,而现在,其业务范围已拓展至全面的金融服务体系。
记者 王彭
全球资产管理巨头安联投资(Allianz Global Investors)去年4月在中国设立的独资公募基金公司——安联基金正式获批展业,标志着其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战略布局进入新阶段。安联投资隶属于全球最大的保险和资管集团之一安联集团,其在中国深耕超过30年,已从最初的保险业务扩展到如今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高端制造业的兴起、资本市场的深化改革以及估值吸引力的增强,共同推动了中国市场迎来新的发展契机。随着转型成果逐渐显现,国际资本或许将重新评估中国在全球资产配置中的战略重要性。安联基金总经理沈良如是说。
对中国市场具有长期信心
2024年4月18日,我们的公募基金正式获得批准开始运营。在此之前,安联集团早已在中国市场进行了深入的耕耘和布局。沈良回忆说,自1999年起,安联便在中国设立了合资寿险公司,随后逐步发展,从合资寿险过渡到独资寿险,再涉足保险资管和私募基金领域,如今又成立了公募基金。这一连串的战略部署,充分展现了安联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沈良在谈论安联集团为何选择在中国设立外资独资公募基金时指出,我国市场庞大,位列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尤为关键的是,随着我国民众财富的不断增加,他们对投资类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正迅速上升。
五年前,我国家庭资产中,存款占据了42%的比重,其余60%则与房地产紧密相连。然而,时至今日,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已降至1%以下,年轻一代对购房的态度亦发生了转变。沈良分析指出,这些资金亟需寻找新的投资出路,资本市场无疑成为了首选之一;同时,民众对专业机构管理的接受度也在不断提升,这无疑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
沈良以简洁的话语归纳了安联基金在中国的发展战略核心——致力于为客户创造财富。至于这一目标的实现途径,他逐一阐述了三大关键要素:
首先,我们致力于构建全面的产品布局。我们计划迅速构建一个完善的产品系列,涵盖固定收益、权益类产品,以及固收+产品,甚至包括QDII海外投资产品。我们的目标是,在一年到两年的时间里,实现对各类资产的全覆盖。
其次,安联基金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专业的投资技能。该基金秉持着稳健与风险控制的经营理念,坚守三大投资原则:即追求可理解、可预测以及可持续的投资成效。这些原则贯穿于安联基金运作的各个环节。
第三,我们注重提升客户体验质量。如今,客户关注的焦点已从“哪种产品更优”转变为“我手头有100万元,该如何进行资产配置”。为此,我们需要从单纯销售产品的角色转变为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角色。这三方面的优势相互融合,构成了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全球方法论与本土实践相结合
沈良在谈及如何平衡全球资源与本土市场时表示:“常有人提及‘全球视角,本土智慧’这一说法,虽然这话略显陈词滥调,但在我这里,它有着独特的含义。”
沈良认为,全球视野涵盖了全球一致的投资观念、运营规范以及风险控制机制;而本土智慧则表现在安联基金对中国客户需求的深刻洞察以及产品与需求的匹配度。他以实例说明:“以我们最大的部门投研部门为例,鉴于中国市场对政策的敏感度较高,我们有必要构建一个本土化的研究架构。”
沈良还谈到了ESG投资这一话题。他指出,安联投资自1999年起便已跻身ESG可持续投资的先驱行列。目前,中国市场对ESG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安联基金会已将这一完整体系引入国内,并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相应的优化调整。
沈良在谈及养老金市场时指出,我国个人养老金的总额大约为4000亿元,与美国高达20万亿美元的养老金市场规模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然而这一现状也为整个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
沈良透露,我们公司在欧洲积累了丰厚的养老金管理经验,同时在香港负责管理的养老金资产规模接近三百亿港元。他进一步说明,去年12月,安联投资选择加入国民养老公司,其目的在于将我们全球化的管理智慧引入中国养老金市场。
沈良指出,众多民众对于为何需进行养老规划尚存疑惑。安联在服务过程中,悄然开展投资者教育,将其视为一项持久任务。“在我国市场,我们既要坚守全球标准,又要成为本土创新的践行者。安联对中国市场的承诺是长久的,我们将持续投入,与市场同步发展。”沈良如此阐述。
中国资产吸引力发生显著变化
近期,全球资金流动发生显著变化,这一趋势使得中国市场的投资潜力重新引起了国际资本的广泛关注。
沈良指出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近期在德国举办的一场投资盛会中,探讨投资中国的议题备受瞩目。同时,印度与日本也成为了国际资本关注的焦点市场。
沈良指出,资金具有智慧,它会在众多市场间进行权衡,最终确定流向何方。他分析,外资以往对中国市场的偏爱主要源于三个方面:首先,中国市场的规模宏大,资产种类繁多,呈现出“宽广而深厚”的特点;其次,该市场与其他主要资产类别之间的关联性较低;最后,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潜力是关键因素。
如今,中国资产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沈良表示:
首先,外资机构对中国的关注焦点已经从过往的基建和房地产领域,转移到了高端制造业、新能源以及消费水平的提升等新兴领域。以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为例,它让国际投资者直接体验到了我国产业升级所带来的实际成效。
其次,政策的优化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自2023年起,我国资本市场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诸如推动长期资金进入市场、改进分红政策等。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市场的波动,同时增强了外资投资我国资本市场的意愿。
第三,目前我国A股市场的估值处于较低的历史水平,并且与全球市场的关联性并不显著,这吸引了国际投资者的关注。“理智的资金往往会寻找性价比高的投资领域,而我国市场恰好提供了这样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