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蒋政 李正豪 北京报道
在接到年报询问信件的一个月时间之后,被誉为“粮食行业领军企业”的金健米业(股票代码:600127.SH)的回应信息终于对外进行了公开披露。
《中国经营报》记者观察到,监管机构特别关注了企业在资产置换完成后净利润出现下降的原因,以及乳制品业务收入虽然有所减少,但毛利率却相对较高的合理性问题。
2024年11月,金健米业与其实际控制人湖南粮食集团进行了资产置换操作,这一举措旨在集中精力发展核心业务,同时消除与控股股东及其关联企业之间的同业竞争。然而,在同年,金健米业将饲料贸易业务出售,导致公司收入有所下降,而新收购的资产却陷入亏损,进而影响了公司的净利润水平。
詹军豪,一位著名的战略定位专家,同时也是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的创始人,他指出,从国有资本改革和资产整合的视角来看,金健米业采取的这一举措是为了未来的战略布局。尽管置入资产在短期内造成了亏损,带来了不适,然而,在专注于主营业务之后,公司有望增强整体竞争力,并逐步向全国性的品牌目标迈进。
资产置换拖累业绩
金健米业于2024年11月进行了资产置换操作。在此,需补充说明各业务板块的核心经营策略,并对公司业绩显著下降的根本原因进行量化分析。这一要求,在5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下发的针对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中,明确列出。
2024年的财务报告揭示,该企业总收入达到46.2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2.19%;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仅为223万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83.94%;扣除非常项目后的净利润更是亏损256万元,同比下降幅度高达115.22%。
金健米业的收入自2021年创下67.06亿元的顶点后,便逐年出现下降态势。然而,尽管营收大幅减少,其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在2023年仍保持超过千万的数额。这一显著的下滑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
记者观察到,在2024年11月进行的资产置换事件,对金健米业当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产生了不利影响。
简而言之,金健米业将旗下三家饲料贸易企业——金健进出口公司、金健农产品湖南公司、金健农产品营口公司——的全部100%股权,转让给了控股股东湖南粮食集团,同时,金健米业接收了湖南粮食集团持有的裕湘食品100%股权以及中南粮科院82%的股权(其中,上市公司本身持有该标的18%的股权)。
2024年1月至7月间,金健米业所出售的三家公司,其总营收达到了7.76亿元,但总利润却出现了-8.85万元的亏损。与此同时,同期引入的两家公司营收未能超过1.8亿元三门峡市农机农垦发展中心,亏损额接近900万元。此外,在2024年,这两家置入公司的营业利润分别是151.92万元和-332.07万元,两家公司合计的营业利润亏损达到了180.15万元。
显而易见,置出公司对金健米业的收入造成了减少,同时,置入的资产也对上市公司的盈利产生了负面影响。
金健米业在回复中表示,若该公司在2023年年初顺利完成资产置换,根据模拟计算,其2024年的营业收入预计达到31.9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09%;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预计为383.8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75%。
金健米业对于净利润的下降情况作出回应,指出这主要源于农产品贸易业务板块的利润出现下滑。为此,公司已在2024年完成了资产置换,将专注于饲料贸易业务的三家子公司进行了剥离。预计此举将显著降低农产品贸易业务板块对公司未来业绩的负面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置入公司在营收和利润方面未能与置出公司相媲美,然而在资产置换过程中,置出资产的交易评估价达到了1.142亿元,而两家公司的评估增值率分别为2.38%和22.32%。相对而言,拟置入资产的交易评估价为1.912亿元,而三家公司的评估增值率均未超过0.002%。根据协议,金健米业还需支付7698.82万元差额对价。
行业媒体对此表示疑问:采用盈利资产来置换那两家亏损的子公司,而这两家亏损子公司的估值增值率竟然远超那三家盈利公司,这种做法是否真的恰当?
然而,在双方进行资产互换的过程中,金健米业的实际控制方曾向裕湘食品和中南粮科院作出承诺,确保2025年至2027年这三年的净利润至少达到400万、600万以及800万元。
记者拨通了金健米业的电话,旨在询问其实现业绩承诺的具体措施,以及涉及的其他若干问题。金健米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所有相关问题均应以公司发布的公告为准。
詹军豪指出,这次整合使得金健米业的业务更加集中,然而,业务调整带来的阵痛效应预计还将持续一段时日。
金健米业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揭示,其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6.03%。尽管如此,公司的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达到了916.31万元,实现了由亏转盈;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776.54万元,同比增长了537.43%。
记者还观察到,大约一个月前,金健米业接到了一封询问函,然而,该公司并未对此消息进行公开披露。
刘志耕,一位知名的财税审专家,向记者透露,当上市公司接到交易所的问询函时,如果监管机构明确指示需要公开信息,或者直接通过交易所官网发布函件,那么上市公司就应当发布公告。然而,若问询函并未要求公开,上市公司则无需立即公告。不过,若上市企业未能按时提交回复,则必须发布一则关于延迟回复的公告。
寻新增长点
实际上,对于金健米业此次的资产置换,我们必须在湖南国资转型这一宏观背景下进行深入分析。2024年,湖南省属国有企业正迎来“产业转型升级奋进年”,其核心任务在于集中精力,专注于核心业务领域。
金健米业作为湖南国资控股的粮油企业,其核心业务涵盖了粮油食品及农产品贸易。然而,此次剥离的饲料贸易业务与公司主营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并不显著。与此同时,被纳入的公司——湖南裕湘食品有限公司(简称“裕湘食品”)在湖南地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是当地知名的食品品牌之一。
然而,金健米业最新公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其粮油食品及农产品贸易收入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了3.76%和67.47%,然而,休闲食品业务却实现了超过420%的同比增长。
该公司在回答投资者关切时强调,将依托当前产业上的优势地位,积极推动产业链的补充、强化和延伸,旨在推动公司产业从传统的粮食供应向优质粮油和健康食品领域实现转型升级。
朱丹蓬,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指出金健米业的营销策略、产品种类以及产品线相对较为单一。在这样的背景下,实施“五多”战略(即多品牌、多品类、多场景、多渠道、多人口)将面临不小的挑战。此外,休闲食品市场正面临愈发激烈的竞争,当前零食量贩市场内卷现象严重,若在此领域进行布局,其难度显著增加。
事实上,在2024年的财务报告以及资产交换公告中,金健米业亦曾指出,其粮油食品板块的营收下滑,主要归因于市场竞争加剧、市场需求疲软以及原材料价格下跌等因素。此外,在粮油行业的面制品业务领域,与“金沙河”、“陈克明”等知名面制品品牌相比,我们的业务规模相对较小,且地域优势并不突出,因此在原料采购、市场推广、生产加工以及研发创新等方面,我们面临一定的限制。
根据数据,克明面业在2024年的面条产品收入高达25.6亿元,这一数字占据了总收入的56.06%。与此同时,金沙河在“2024河北省民营企业100强”的排名中,其营收额已突破167亿元。
金健米业明确指出,公司将致力于深化粮油业务的核心战略,着力推进“绿色食品产业链”的完善,加速产业链的构建和产品技术的升级,打造全产业链的成本优势和品质防线。此外,公司还将积极拓展线上线下多渠道业务,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以应对行业格局可能出现的变动。
金健米业的传统业务在各个省份都拥有各自的区域品牌,若要实现全国范围的布局,它们还需投入更多的努力。朱丹蓬如是表示。
詹军豪指出,克明面业作为一家知名的全国性专业品牌,其影响力不容小觑。然而,中粮集团、金龙鱼等企业虽然也推出了粉面产品,但整体来看,市场上呈现出品类繁多而品牌分散的现象。对于粉面行业而言,全国性的发展机遇十分广阔。像“金健”、“裕湘”这样的区域性品牌,若想实现快速成长,就必须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品质,并不断进行创新。
詹军豪指出,深化加工有助于丰富产品种类,比如可以研发具有特殊功能的面粉制品。在全国范围内的战略布局上,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在各个区域的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则要积极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同时,我们还将利用电商平台等新型销售途径,来进一步拓宽我们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