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实力强大,省域自然强盛。江苏,这个既临海又接江的经济重省,其蓬勃发展的势头,不仅得益于核心城市的强大支撑,更是全省各县域共同进步的显著成果。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的迅猛发展,江苏形成了镇域强劲、县域富裕、产业兴旺的“苏”地特色,这一特色已成为江苏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这一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重点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推动具有独特特色的县域经济。在这场县域经济突破的激烈竞争中,金融的作用至关重要。
自今年起,江苏省分行积极响应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农村地区“向下扎根”的战略思想,推出了一系列举措,旨在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并深入执行普惠金融的发展规划。为此,该分行启动了“强县富镇”的专项活动,通过增设下沉网点、推出灵活多样的产品以及提供定制化服务,不断为江苏省的特色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近期,《证券日报》的记者走访了苏州的纺织工业区、无锡的广阔葡萄园以及宜兴的紫砂工艺品生产基地,沿着金融资源的流动路径,追溯邮储银行是如何通过“精准灌溉”滋养江苏各县域经济的肥沃土壤。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邮储银行正运用金融的力量,无声地支撑起众多“强县富镇”的发展基石。
助力“绸都”转型
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在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中高居第六,作为我国关键的丝绸纺织制造、出口及集散中心,构建了从原油到布匹、从单丝到品牌的完整纺织产业链,呈现出产业、市场、企业共同发展的千亿级繁荣景象。此处不仅孕育了恒力集团有限公司和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这两家位列“世界500强”的巨型纺织产业链企业,而且吸引了2500多家纺织制造企业以及超过1万家从事纺织贸易的公司。
在盛泽镇东方纺织城,记者目睹了一幕:一栋五层高楼内,各类纺织面料商家如时装、家纺、箱包、运动等,密集地聚集在一起。这座楼共有1760间店面,入驻的商户超过了800家。这些商户经营的商品种类繁多,包括真丝绸、服装面料(辅料)、装饰布以及家纺用布等,涵盖了10多个大类,产品种类接近万种。
东方纺织城副经理李红向《证券日报》的记者阐述,此处为盛泽镇纺织业的典型样本之一。近期,市场需求的演变正促使盛泽镇纺织业加快转型与升级步伐。“新中式”服装的流行,为宋锦等传统织物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户外露营、体育等领域的消费需求上升,众多具备防晒功能的新型面料涌现,正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这些具有高附加值的商品正促使这座历史悠久的纺织工业重镇逐步实现从“大规模生产”到“高品质制造”的转变。
为了实现这一变革,当地生产商不断加大力度进行设备升级、技术革新以及新产品的开发,不仅在提升生产能力上不遗余力,还全面推动了生产线的数字化改造。然而,在这一过程中,资金需求问题逐渐显现,成为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
邮储银行积极行动,为企事业提供及时援助。自2024年起,吴江区支行的盛泽镇支行多次与东方纺织城开展交流,参加座谈会,聆听企业家代表的诉求,掌握市场最新信息。同时,通过实地走访和调研,该行针对企业经营者和个体工商户,提供多样化的特色贷款服务,为它们量身打造融资计划,助力企业拓宽融资途径。
寻求内部创新,同时向外拓展。“走向国际市场”成为当地纺织业突破的新策略。“今年我感到非常高兴,订单充足。”吴江嘉宇盛纺织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宋文林,站在焕然一新的纺织车间内,对《证券日报》的记者微笑着说:“目前,我们公司的订单已经安排到了11月份。我们生产的纺织品主要销往中东、北非等地区。”
2024年,宋文林投入了1600万元资金,对车间内共计88台织机进行了全面设备升级。这一举措不仅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亦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目前,工厂的生产线正以满负荷的状态高效运转。
纺织业对资金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原材料购买、设备升级以及流动资金管理上。资金必须保持流动性,企业方能充满活力。宋文林向记者透露,自今年起邢台市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中心,面对原油价格波动的不确定局面,他迅速作出判断,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涤纶丝等原材料的采购,以此获得了成本上的优势。这一切的成功,离不开邮储银行提供的便捷的线上融资服务,该服务支持随借随还,极大地便利了企业的资金周转。
得知该企业正面临设备更新的重要阶段,邮储银行便为其量身打造了融资方案,并给予了信贷上的支持。宋文林向记者透露,自2019年起,邮储银行便与企业同行,持续关注企业的发展,通过定期走访和调研,了解其资金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贷款利率,从而有效减少了融资成本,为企业的规模扩大和持续发展奠定了稳固的金融基础。
我们将不断改进服务流程,增强服务质量和效率,向这如同丝绵般连绵不断、充满活力的纺织产业输送金融动力,将千年“绸都”与当代金融领域紧密相连,共同促进双方的繁荣昌盛。该行负责人如是说。
润泽“甜蜜产业”
无锡江阴市的璜土镇拥有连绵万亩的葡萄园,其中葡萄生长得十分旺盛。该镇在2023年荣获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的称号,成功跻身全国首批770个获此殊荣的乡镇行列。
璜土葡萄的种植历史已有四十年之久,这一特色产品在江苏省享有盛誉,既是知名商标,也是省级名牌。璜土镇荣获“全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的称号,当之无愧地被誉为“葡萄第一镇”。近些年,璜土镇致力于产业升级,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实施绿色生态管理、强化品牌化运营,使得璜土葡萄不仅走出了田间地头,更登上了更宽广的舞台。
璜土镇汇南村党总支副书记董泽健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葡萄种植在我们这里被誉为“甜蜜产业”。为了构建“精品+绿色”的种植模式,当地已着手对果园的环境和种植设施进行升级改造。以往,葡萄园多采用露天种植,每逢梅雨季节,病虫害问题便频发。然而,经过大棚的改造,葡萄的产量和质量均得到了显著提高。
璜土镇同时启动了葡萄园的精细化种植改革,建立了微喷滴灌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在大棚内安装了智能摄像头和传感器等设备,使得棚内的温度、湿度以及病虫害状况都能在手机上直观呈现。借助手机,人们可以远程完成施肥、开启棚门降温等操作,真正实现了“手机在手,种地无忧”。
这些设备的改造工程耗资巨大,幸运的是,邮储银行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据悉,该银行已向当地的葡萄产业链投入了1.5亿元的贷款,这一举措有效地保障了产业的持续和健康发展。
针对璜土精品水果(葡萄)种植基地项目,邮储银行江苏省分行积极落实“人员下沉”策略,通过细致的调研,准确把握产业链各环节主体的金融需求差异,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于璜土精品水果(葡萄)种植基地项目中的核心企业或合作社,该分行提供大额、长期的贷款支持,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基地建设、技术提升和品牌塑造,从而加固产业发展的根基。
针对散布各地的种植农户以及中小型经销商等零售环节的消费者,邮储银行充分利用其网点遍布城乡和普惠金融的便利,提供多样化、操作简便的小额信贷服务。通过简化流程、深入基层,银行成功满足了这些客户“小额、频繁、分散”的资金需求,确保金融服务能够真正触及最远端。
服务紫砂产业升级
太湖风光旖旎的岸边,坐落着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它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宜兴的丁蜀镇。这里不仅是声名远播的紫砂器皿产地,还展现着新兴产业与传统技艺的和谐交融。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力推动和产业升级的持续进行下,丁蜀镇的经济发展势头迅猛,正快速向前。
踏入丁蜀镇木石·陶文化数字产业园,记者目睹了电子屏幕上持续更新的当日交易动态:逾3500家商家活跃其中,日销售额突破2600万元。此处,“电商与直播”模式为古老的紫砂产业带来了飞跃发展的契机。
陈鹤,这位“紫砂新势力”品牌的创始人,向《证券日报》的记者透露,紫砂制品均为手工精心打造,技艺高超的老师傅数量极为有限,而且人工成本正持续上升。此外,原材料采购和库存管理对企业而言也是一大挑战。这一切均对企业的资金实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针对丁蜀镇紫砂产业与网络直播相结合的新动向,邮储银行在当地的分行展现出敏锐的洞察力,主动推进服务向基层延伸,将服务范围扩大至紫砂电商的新兴群体以及直播基地,并别出心裁地推出了针对特定场景的定制信贷产品——“紫砂贷”。
邮储银行为宜兴丁蜀镇的紫砂产业特别打造了“紫砂贷”这一信贷产品,专为当地拥有轻资产的紫砂工匠和小微电商等群体服务。该产品打破了传统抵押贷款的局限,通过分析经营流水、电商数据等多方面的信息来评估信用,从而为这些群体提供快速、高效的融资服务。到目前为止,该产品已成功发放贷款6000万元。
此外,邮储银行积极为当地陶瓷行业协会和小微电商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至今已发放贷款总额超过2亿元人民币。该行通过为协会和平台提供支持,助力小微电商服务个体匠人,从而有效激发了传统紫砂产业在互联网领域的全新活力。
江苏县域经济蓬勃发展,其中邮储银行凭借其精准的金融服务,成为了“强县富镇”战略的关键推手。面向未来,邮储银行将不断推进普惠金融的实施,与地方产业实现同步发展,为江苏的持续进步贡献更加稳固的金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