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采购招商

6月30日沪深北交易所集中受理41家IPO申请?申报潮背后藏着啥秘密

发布时间:2025-07-02 00:01|栏目: 采购招商 |浏览次数:

IPO上半年受理正式“收官”。

6月30日,即年报财务数据有效期的最后一天,沪深北三大交易所统一接收了41家计划上市公司的首次公开募股(IPO)申请。

在今年六月份的申报高峰期,三个交易所单月接收的企业数量累计达到了150家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这一数字是去年同期数量的五倍之多。然而,受理企业数量的增长并不等同于无序扩张,这一数据在2023年6月当月所有受理企业中仅占60%的比重。由此可以明显看出,市场正在谨慎地复苏过程中努力寻找新的平衡点。

此次申报高峰恰巧遭遇了重要的政策机遇期。6月18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陆家嘴论坛上提出,要“深入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并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相互融合,实现更高水平的协调发展。同时,他还宣布了一系列利好措施,包括恢复未盈利企业按照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的规定,以及鼓励优秀的未盈利创新型企业登陆创业板。记者观察到,在6月份,创业板迎来了历史性的突破,首次接纳了一家尚未盈利的公司提交的首次公开募股(IPO)申请。

在此次申报热潮中,除了尚未实现盈利的企业,其他企业的盈利能力显著强劲,成为一大亮点。特别是在北交所和深市主板,这一现象尤为突出。据券商中国记者的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新受理的北交所IPO企业中,最新一年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平均值已经高达0.91亿元。

看点一:6月IPO受理家数回温

随着上半年的结束,6月份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受理高峰期也随之告一段落。据券商中国记者的统计数据,今年6月共有150家企业获得了IPO的受理,这一数字相较于去年同期(仅有30家)有了显著的增长,增长了数倍之多。

深圳某证券公司投资银行部门的专家指出,今年IPO的受理数量有所回升,然而与过去年份相比,市场热度依然较低。据记者统计,2022年6月和2023年6月,分别有324家和246家IPO企业得到了审核通过。该专家进一步分析,在目前严格把控上市门槛的大背景下,沪深两市IPO的受理高潮恐怕难以重现往日的繁荣景象。

观察上市板块,北交所接受的首发企业数量居于首位,成为了投资银行推荐上市的首选区域。具体数据表明,在6月份,北交所共接纳了97家企业上市申请,这一数字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超过了200%。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份,北交所的受理情况相较于往年的同期表现更为出色。据记者统计,2022年6月,北交所共接收了92家企业的申请;而到了2023年6月,这一数字下降至60家。

深圳的一位证券公司投资银行部门人士指出,自从首次公开募股(IPO)市场收紧之后,北京证券交易所展现出了更大的包容性和确定性,一些原本计划冲击上海和深圳两大交易所市场的IPO企业,纷纷选择转向北京证券交易所寻求上市机会。

今年6月份,相较于以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分别有28家和25家IPO企业获得了受理,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有所回升,然而,与2023年的数据相比(深圳证券交易所114家,上海证券交易所72家),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6月申报的高峰期已经落幕,上半年的IPO受理情况也逐步显现。据记者的统计,上半年沪深北三地交易所共受理了177家IPO企业的申请。在这其中,北交所的受理企业数量达到115家,而上交所和深交所的受理企业数量分别为30家和32家。

看点二:北交所盈利门槛悄然提升

北交所在6月份的家数受理中独占六成比例,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该交易所本轮受理企业的盈利状况,对于后续投行申报项目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观察到,在北交所新接纳的企业中,大部分展现了出色的盈利势头。以券商中国记者选取的6月份北交所新接纳的97家IPO企业为研究对象,发现这些企业在2024年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平均值为0.91亿元。

6月26日,乔路铭的IPO项目被北交所受理,成为本轮“盈利王”。根据招股书,这家企业2024年的扣非净利润高达4.11亿元,这一数字已超越了不少主板企业的盈利水平。据了解,乔路铭专注于汽车饰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产品线涵盖汽车内饰件、汽车外饰件以及相关模具。

6月IPO受理家数较去年同期增长数倍!北交所独揽六成份额,还有这些看点__6月IPO受理家数较去年同期增长数倍!北交所独揽六成份额,还有这些看点

四家新近接受北交所IPO审核的企业在2024年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均超过了2亿元人民币,具体来看,同富股份实现了2.33亿元的净利润,金钛股份的净利润为2.27亿元,南方乳业的净利润为2.07亿元,而欧伦电气的净利润则为2.04亿元。

在6月份的受理高峰期,依然有部分规模虽不大但潜力十足的企业向北京证券交易所提交了上市申请。据记者核算,其中8家即将在北交所上市的IPO公司,2024年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均未超过5000万元。嘉晨智能的金额为4841.28万元,金戈新材的金额为4692.92万元,提牛科技的金额为4701.53万元,中德科技的金额为4571.62万元,科金明的金额为4470.49万元,苏州双祺的金额为4409.36万元,尚研科技的金额为4129.18万元,传美讯的金额为3914.02万元。

看点三:“双创板”未盈利企业案例亮点多

自6月18日起,证监会主席吴清提出要“加速打造一个更加有利于全面创新发展的资本市场环境”,并宣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未盈利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上市的优惠政策。这些举措引起了市场对于未盈利企业IPO受理情况的广泛关注。

数据显示,6月份科创板接收的未实现盈利的“硬科技”企业数量有所上升。据记者统计,当月共有18家科创板IPO企业获得了受理资格,其中非盈利企业有5家,这一比例接近30%。

摩尔线程和沐曦股份,这两家国产GPU“四小龙”成员,均于6月30日迎来了受理通知。其中,摩尔线程在2024年的扣非净利润为负15.07亿元,而沐曦股份的2024年扣非净利润则为负10.44亿元。

6月中旬新接收的芯片企业有上海超硅和兆芯集成,这两家公司都尚未实现盈利。上海超硅在2024年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负13亿元,该公司专注于300mm和200mm半导体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而兆芯集成在2024年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负10.65亿元,其主要业务涉及高端通用处理器及其配套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

此外,2024年,科创板上市企业视涯科技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达到了负3.08亿元。该公司专注于微显示领域的整体解决方案,其核心产品为基于硅基技术的OLED微型显示屏。

在创业板板块,6月份共有19家企业提交了首次公开募股的申请,并且这些企业在2024年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均值达到了1.53亿元。在这之中,创业板迎来了首个未实现盈利的IPO项目,即大普微公司。

大普微实施了表决权差异化设置,其上市条件为“预计市值需达到50亿元以上,且过去一年的营业收入不得低于5亿元”,该标准适用于创业板。公司专注于数据中心企业级固态硬盘(SSD)的研发与市场推广。在2022年至2024年期间,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为-3.68亿元、-6.42亿元和-1.95亿元。

深交所认为,推动优秀尚未盈利的创新型企业登陆创业板,能够有效增强该板块对卓越科技企业的接纳度、适应力以及精准扶持能力,同时吸引更多先进生产要素向科技行业集中,推动科技、资本与产业的高层次良性循环。

在6月份创业板接收的企业名单中,南网数字展现出不俗的盈利实力。其2024年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高达5.62亿元。根据招股说明书的内容,这家公司专注于电网数字化、企业数字化以及数字基础设施领域的软件系统、智能设备与集成服务的研发与销售业务。

看点四:深市主板迎“大块头”

今年6月份,共有16家IPO企业获得了受理。据记者统计,其中沪市主板有7家,而深市主板则有9家。观察这些企业的盈利能力,可以发现深市主板新增的IPO企业展现出更强劲的盈利能力,这反映出它们规模较大、在行业内具有代表性,并且具有明显的蓝筹股特征。

券商中国记者经过统计,发现6月份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新接收的9家首次公开募股(IPO)企业的最新一个财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均值已高达5.75亿元人民币。

在深市主板IPO企业中,惠科股份的利润总额位居首位。具体来看,该公司在2022年至2024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71.34亿元、357.97亿元和403.1亿元;同期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为-33.40亿元、14.33亿元和25.89亿元。此外,据消息显示,惠科股份的主营业务涵盖了半导体显示面板等关键显示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沪市主板近期新接纳的7家拟上市公司在上一个财年的净利润,扣除特定项目后,平均达到了2.63亿元人民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6月26日新增的浙江振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其2024年度的扣非净利润高达6亿元人民币。

Copyright © 2002-2025 台州市椒江区四川从业商会 版权所有 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 Powered by EyouCms
电话:020-88888888 地址:台州市椒江区四川从业商会 备案号:浙ICP备2021023496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