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外汇管理局于7月7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揭示,截至本年6月底,我国的外汇储备总额达到了33174亿美元,这一数字比5月底增长了322亿美元,涨幅达到了0.98%。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总额已经连续19个月保持在3.2万亿美元之上。
今年六月份,由于主要经济体的宏观政策调整、经济增长预期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美元指数出现了下降趋势,而全球金融资产的价格则普遍呈现出上涨态势。在这种汇率折算以及资产价格变动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在当月有所增加。
中国民生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进行了分析,指出在货币领域,6月份美元指数出现了2.5%的下跌,降至近三年来最低的96.9点。与此同时,非美元货币普遍升值,其中欧元对美元的涨幅达到3.89%,英镑对美元的涨幅为2.1%。鉴于我国的外汇储备是以美元计价的,非美元货币的升值使得经过汇率换算后的外汇储备规模有所增加。在资产领域,以美元计价的全球债券指数实现了1.0%的涨幅;同时,标普500股票指数的涨幅达到了5.0%。债券与股票等全球性资产价格的上涨,也为我国外汇储备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东方金诚的资深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6月份美元的大幅贬值显著增强了我国外汇储备中非美元资产的价值上涨,这成为了6月外汇储备规模增长扩大的主要动因。此外,中美在伦敦的经贸对话再次传递出积极的信号,全球主要股市普遍迎来不同程度的上涨,同时美国国债的收益率有所下降,其价格则相应上升。因此,在6月底,我国的外汇储备中,全球金融资产的价值普遍呈现上升态势,这一现象同时也提升了外汇储备的评估价值。
王青指出,依据不同衡量标准,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总量,略超3万亿美元,这一规模处于一个适度的充裕状态,并且预计在短期内能够维持这一基本稳定。在当前外部环境波动加剧的情况下,这样的适度充裕的外储规模对于维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至关重要,同时它也将是抵挡各种潜在外部冲击的稳固基石。
面向未来,温彬指出,我国经济持续保持稳健的增长态势,对外贸易展现出强劲的韧性,全球投资者纷纷看好中国资本市场的新兴机遇,这些有利条件共同作用,有助于确保外汇储备规模的基本稳定。
外汇局公布的储备资产信息表明,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黄金储备量达到了7390万盎司,这一数字比5月底增长了7万盎司。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特邀高级研究员庞溟指出,从近期趋势来看,央行在6月份继续保持连续第八个月的环比增持黄金,并持续保持着稳健的增持步伐。
目前,国际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呈现出常态化的特点,美元等传统避险工具的稳定性遭受了全面的削弱。王青指出,鉴于黄金作为全球普遍接受的终极货币支付工具,其地位变得更加显著。各国央行可以通过增加黄金储备、推动本国货币结算等途径,减少对美元的依赖性。此外,黄金作为一种不受单一制裁影响的非主权信用储备资产,具备有效规避单一货币风险的特性;它还能优化外汇储备的构成。同时,黄金的高流动性特征为国际支付体系提供了稳定的保障,并有助于提升主权货币的信用度。
庞溟指出,从长远视角考量,黄金在规避风险、抵抗通货膨胀以及实现长期保值增值方面永川行政服务中心,依旧保持着其无可比拟的优势。我国央行在构建国际储备组合时,纳入并持续优化黄金储备的策略意图,将不会有所变动。(经济日报记者 勾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