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赛场上,常州的梗有很多。
由于未能攻入任何一球,该队积分排名降至最低,城市名从“常州”缩减至“吊州”,最终仅保留“州”字。
或许是由于在绿茵场上的出色表现,6月29日,常州市委常委会特别对足球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并制定了为期三年的行动计划。
常州虽在足球赛场上遭到了网友的戏谑,显得不够争气,然而在经济领域,它却悄然无声地实现了巨大的财富积累。
常州发布的数据显示,在今年的前五个月里,常州的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了1473.2亿元,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3.7%,在苏南地区增幅位居首位。
民营企业表现卓越,其进出口总额达到927.1亿元,同比增长22.6%,这一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9个百分点,是外贸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与在“苏超”联赛中位列末席的情形迥异,外贸出口所取得的这一“首位”成就,实实在在反映了常州的雄厚经济实力。
外贸赛场的“第一”,靠什么跑出来?
其实,从近年来经济表现来看,常州外贸增长强劲,绝非偶然。
其中,产业厚度,决定出口高度。
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相较深圳、上海、合肥、武汉等一众奋勇争先的城市,常州显得颇为内敛。
然而,在这份看似低调的背后,实则孕育着国内一个相对完整、竞争实力较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生态系统。
2023年,常州新能源产业实现了7681亿元的产值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这一数字几乎占据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达到了近50%的比重,并且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增长贡献了高达98.9%的力量。进入2024年,常州新能源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值超过了8500亿元,整车产量也接近80万辆,两项指标均创下了历史性的最高纪录。
自2015年起,常州市金坛区便投入巨额资金引进了中航锂电项目。随后,该项目经历了重组、改造以及培育等多个阶段。最终,中航锂电成功成长为电池行业的领军企业。
在2024年,常州荣获了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中国新能源之都”这一城市产业称号。
这些都为常州汽车行业出口打下了根基。
以比亚迪为例,在今年第一季度,其常州生产基地总共生产了7.8万辆新能源汽车,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超过80%;同时,出口额达到了60亿元,同比增长了236%。
自远古时期起,国际贸易的起伏更迭,深刻地影响了无数中国城市的兴衰更替。与其在“南哥”的归属上争执不休,将商品成功销售出去才是真正关键所在。
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汽车及其相关零部件的出口虽然为常州外贸的快速增长贡献了力量,但这仅仅是其迅猛发展态势的一个缩影;而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才是常州外贸实现强势突破的关键所在。
这在另外一组数据上得到体现。
常州商务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在1月至5月期间,涵盖所有业态的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到了128.4亿元,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6.7%,同时,其在外贸中的占比也上升到了8.7%。
背后原因诸多,一方面是因为相关企业纷纷拓展海外市场,另一方面则与常州强力推广的“跨境电商结合产业带和海外仓储”这一发展模式紧密相关。
到2024年4月为止,常州企业在海外设立的仓储设施已遍布美国、法国、德国、越南以及阿联酋等超过十个国家,这些海外仓储的总体面积已经达到了60.8万平方米。
遍布全球的海外仓储体系,不仅显著提升了跨境物流的速度,还借助本土化的库存管理手段,助力常州企业迅速应对市场需求的波动、有效降低整体物流费用,进而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打造出独有的“近场”优势。
从更深入的分析来看,不禁引发我们的思考:常州外贸实现突破的内在驱动力究竟源自何处?
常州外贸的强劲动力源自于民营经济。在2024年,该市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达到了69.8%,并且其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1.1%。
赛场上的得失,并未掩盖这座城市在经济舞台上的光芒。
在2023年,常州成功跨越了GDP万亿的里程碑,然而,鲜有人留意到,在众多GDP突破万亿的城市中,常州的常住人口数量却是相对较少的。
网友的戏谑依旧围绕着球场上的比分进行,而常州的经济动力却早已响亮地启动,驶向了国际市场,并呈现了一份充满价值的半期成绩单。
(“三里河”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