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上半年,面对小盘股交易活跃度提升以及市场波动加剧的宏观背景,量化交易领域的热度持续攀升。
公募排排网依据Choice的数据统计,到今年6月30日为止,共有1258只公募量化基金公布了上半年的业绩,其平均收益率为4.72%,中位数为3.74%,并且实现正收益的基金占比高达86.15%。
在三大公募量化基金类别中,上半年的主动量化基金表现最为出色,其收益均值和中位数分别达到了7.5%和5.91%。与此相对,指数增强型基金的收益虽然略逊一筹,但实现正收益的比例却是最高的,高达92.09%。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的实施中,《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对“业绩比较基准”的强调,导致指数增强型基金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作者将逐一列举2025年上半年收益排名前十的指数增强型量化基金、主动型量化基金以及量化对冲基金,以供大家查阅。需要注意的是,若在排名中份额基金的业绩相当,将优先选取A类份额进行排名。
指数增强量化基金:小盘股指增包揽前10!创金合信基金夺冠
上半年度收益排名前十的指数增强型量化基金,其入选标准设定在18.77%的收益门槛。在这些基金中,专注于小微盘股指数的增强型产品占据了前十的位置,而它们所追踪的指数涵盖了北证50、中证2000以及国证2000这三种不同类型的指数。
在管理人领域,招商基金旗下产品入选数量达到2款,成为十强基金中拥有最多产品的一员。具体到收益排名,前三甲的基金分别由创金合信基金、招商基金以及长盛基金负责管理。
董梁与黄小虎携手管理的“创金合信北证50成份指数增强A”基金(代码:019993)高居榜首,上半年实现收益37.17%,远超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35.59%。值得一提的是,该基金自2023年12月29日成立以来,净值增长率已达64.48%,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为35.3%。
董梁担任创金合信基金的首席量化投资官一职,并且还兼任量化指数与国际部的总监。在此之前永川行政服务中心,他曾在巴克莱环球投资、瑞士信贷等国际知名金融机构工作过。2017年9月,他正式加入了创金合信基金。
董梁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今年公募基金在指数增强领域动作频繁,这背后或许有三大因素:首先,投资者对明星基金经理的迷信逐渐减弱,而指数增强型产品近三年的业绩和风险控制表现较为出色;其次,指数公司推出了诸如中证A500指数等众多颇具吸引力的指数,使得可供选择的标的范围扩大;再者,监管机构对指数化投资的态度也较为积极,给予了较多支持。
黄小虎拥有香港城市大学的博士学位,曾供职于安信证券和大成基金,2021年1月他加入了创金合信基金,此前他担任过量化指数与国际部的研究员和投资经理,目前他是该公司的基金经理。
主动量化基金:上榜门槛最高!诺安基金、中加基金位居前2
上半年业绩排名前十的主动量化基金入选标准为24.64%,在三大量化基金排行榜中位居首位。在这部分基金中,收益最高的前三名基金分别由诺安、中加和汇安三家基金公司管理。
王海畅与孔宪政携手管理的“诺安多策略A”基金(代码:320016)取得了40.62%的丰厚回报,荣登榜首。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增长率仅为0.48%。值得一提的是,该基金自2011年8月9日成立以来,单位净值增长率达到了171.4%,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增长率更是高达57.87%。
这份报告指出,本基金持续致力于在估值定价不足的中小市值股票中不懈地搜寻“烟蒂”。这类股票中蕴藏着众多新兴生产力、专注于细分市场的“小巨人”以及默默无闻的“隐形冠军”。随着新经济逐步取代旧经济,中小市值股票在转型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王海畅自2017年1月起加盟诺安基金,曾担任研究员一职,并于2022年7月晋升为基金经理。孔宪政目前担任多资产投资部总经理及国际业务部总经理,此前曾在野村证券任职交易员,并曾担任前海开源基金投资部副总监,2021年10月他亦加入了诺安基金。
林沐尘管理的“中加专精特新量化选股A”基金(基金代码:021990)位列第二,其2025年上半年实现了35.55%的收益率,这一成绩超过了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6.4%增长率。(值得一提的是,该基金自2014年11月12日成立以来,其单位净值增长率达到了35.02%,而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增长率却为负的6.9%。)
依据2025年一季度公募基金报告,该基金持有的前十大重仓股均取得了股价上升,具体包括:楚环科技、梅轮电梯、快意电梯、开普检测、爱威科技、工大高科、迈拓股份、腾亚精工、天臣医疗以及五洲医疗。
林沐尘持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金融学硕士学位,此前曾在工银瑞信基金以及中金公司工作,并于2022年6月加入了中加基金。他专注于“专精特新”领域,坚信A股市场长期的主线是成长,并着重提出应利用量化模型来探索中小盘股票的超额收益。
量化对冲基金:工银瑞信基金两度上榜!
上半年业绩排名前十的量化对冲基金,其入选标准仅为0.82%。在管理人方面,工银瑞信基金旗下产品入选数量最多,达到两款,分别位于第四和第九位。而收益前三的基金则分别由中邮基金、富国基金和申万菱信基金负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