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创新药板块再度大幅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恒生指数公司发布了一则公告,宣布对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恒生创新药指数、恒生生物科技指数以及恒生港美生物科技指数的编制方法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这几个指数的编制方式经历了怎样的调整?这样的变动会对指数产生怎样的效应?本期内容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
一、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聚焦纯创新药,剔除 CXO
本次对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编制方法进行了调整,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一是增加了对流动性的规定;二是调整了行业的相关要求;三是取消了主题方面的要求;四是改进了成分股的选取标准。
该修订主要针对行业规范进行改动,包括对构成股票的股份数量进行调整,并具体指出要排除那些主营业务属于CXO领域的公司,这些公司包括负责委托研究的机构(CRO)、负责委托生产的机构(CMO)以及负责委托研发和生产的机构(CDMO)。
主要涉及的个股有药明生物、药明康德、金斯瑞、药明合联以及晶泰控股,这些企业原先在指数中的总权重约为18.1%。经过调整,指数的成分股将全部由创新药企构成。
经过调整,排名前五的股份将分别归属于信达生物、百济神州、康方生物、石药集团以及中国生物制药。
此外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在优化股票选择标准上,规定入选的股票必须符合港股通相关条件,并且其业务领域应集中在创新药物的研究、制造和市场化,不再纳入那些仅提供外包服务的CXO公司。这样一来,该指数实际上转变成了专注于创新药领域的主题指数。
二、 恒生创新药指数:同样剔除 CXO
此次恒生创新药指数的调整主要涉及对行业标准的修订,不仅药品和生物技术领域的成分股需满足新要求,而且那些主营业务在CXO行业的公司,无论其是委托研究机构(CRO)、委托生产机构(CMO)还是委托研发生产机构(CDMO),也将面临被剔除的风险。
显而易见,经过调整,该指数也将演变为一个专注于创新药物领域的主题指数。
三、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
依据公告内容,恒生生物科技指数的计算方式将迎来三项重大调整。首先,将引入互联互通交易的资格条件,并对选股范围进行相应的调整;其次,这一要求适用于在互联互通机制下进行交易的恒生综合指数的组成部分。
其次,该指数的构成股票数量设定为30只,相较之下,现行的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包含的成分股多达50只,这实际上意味着成分股的数量将会有显著减少。
第三点,取消上市历史的相关规定以及简化快速加入的流程。当前实行的快速加入流程意味着,符合条件的大型生物科技公司可以在常规审核周期之外,提前被纳入指数体系。
四、 恒生港美生物科技指数
此次对恒生港美生物科技指数的编制方法进行了调整,其中显著的变化是确定了成分股的具体数量为40只。目前,该指数所包含的成分股总数为60只,这意味着需要将成分股的数量减少至原来的三分之一。
通常而言,若指数成分股的数量有所下降,在未具体考虑个别股票的情况下,这通常预示着基金的投资组合集中度将有所上升,其投资组合的灵活性也将随之增强;然而,与此同时,投资组合的波动性也可能相应增大。
需留意的是,本次计算方法的变更将在2025年6月30日的指数审议时刻开始生效,至于涉及到的成分股调整,则计划于2025年9月8日(周一)正式执行。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