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7月6日报道,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近日公布了“清朗行动——净化营商环境网络环境,打击企业网络‘黑嘴’”专项活动的最新动态,并对一些恶意诋毁企业、破坏网络舆论秩序的案例进行了公开披露。
企业网络中的“黑嘴”现象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众多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也在持续努力,不断完善和加强自身的治理机制。
《科创板日报》记者从抖音相关渠道获悉,抖音近期已展开针对企业网络“黑嘴”行为的专项整治行动。
▍典型手法曝光 “黑嘴”不是差评
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的采访过程中,抖音平台的管理团队中的一位负责人指出,“网络黑嘴”并非仅仅是消极的评论或主观的差评,它实际上是一种以获取流量或经济利益为目标,通过捏造或扭曲信息,对企业和企业家进行有预谋的攻击的行为。
近期,柴怼怼与胖东来之间的纠纷成为了典型案例。抖音博主柴怼怼对胖东来的玉石销售利润提出质疑,导致双方产生争执。然而,最终证实,柴怼怼的行为缺乏事实依据,系其有意对胖东来进行恶意抹黑,借此机会吸引粉丝并推动商品销售。
抖音管理团队的相关负责人指出,“网络黑嘴”的典型表现之一是对商业数据的主观推测,例如有视频制作者将某汽车制造商门店的扩张举措解读为“过度消费资金、企业即将破产”,然而他们并未出示可信的财务报告或第三方证据。
诸如恶意炒作行为,往往搜集并传播负面信息,对企业或行业进行恶意抹黑,曲解企业公开信息,翻炒旧闻,以及借热点进行恶意营销。
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虚假的、不真实的评测,以及恶意的营销行为。这些行为往往通过捏造、扭曲信息,或是采取不合法的手段来对产品进行评价。他们故意贬低其他品牌,并利用这种手段来推广自己的产品,目的在于误导消费者,从而获取不正当的利益。
最为严重的是,有人对企业家本人实施P图侮辱、人身攻击等行为,例如将民族企业家P成外国人、黑白照片、恶搞跳舞视频等。此外,还有团体雇佣网络水军、进行黑公关活动,散布对企业或企业家的负面信息。据负责人指出,这些信息往往真假难辨,传播手段隐蔽,一旦热度上升,便极易对消费者的认知和品牌的声誉造成影响。
▍支持举证 维权证据链留存
近期,抖音公司的执行副总裁李亮在社交网络平台上揭露了一宗黑公关企业的散布谣言事件,他在帖子中详尽描述了该组织的造谣过程,同时也揭露了企业网络中那些隐蔽的负面舆论传播链的一部分。
该负责人向《科创板日报》记者透露,根据平台监测数据,识别“黑嘴水军”主要依据两个标准:首先,在账号层面,若某账号频繁发布内容相似、带有负面评价且缺乏证据支撑的信息,那么该账号可能被认定为“黑嘴”;其次,在视频层面,若在短时间内某一事件投稿数量急剧上升,且内容高度统一,则可能表明存在“水军”活动。平台将综合考虑账号特点和投稿行为模式,进行综合判断。
在维护企业和个人权益的过程中,平台必须兼顾用户合法表达意愿的合理范围。
抖音的管理团队负责人指出,区分网络上的恶意诋毁与正当的批评监督的关键在于:其是否以谋取私利为目的、内容是否存在虚假成分、言论是否带有恶意倾向。
例如,当某位顾客表示“这杯奶茶口感不佳”,我们通常不予处理。然而,若有人故意编造虚假信息、炒作陈年旧事以吸引关注,或是散布大量虚假评论,这类行为则超出了我们平台可忽略的范围,需要我们进行干预。负责人指出,针对那些存在分歧、双方观点各异的案例,平台将采取“双方提供证据”的程序,全面考虑企业和创作者双方的观点,进而作出综合判断;此外,他还建议双方考虑通过“线下诉讼途径”、“保留证据链条”等方法,将争议提交给具有权威性的鉴定机构或、检察院等司法部门处理。
目前,抖音已针对企业遭受的“黑嘴”行为制定了维权举报指南,内容涉及对企业声誉的损害,如恶意诋毁、勒索、炒作等;对肖像权的侵犯,包括丑化、污损、侵权营销等;身份冒用;以及商标假冒等方面。
针对维权不易、侵权行为频繁等问题,抖音近期对平台的侵权举报系统进行了优化,针对肖像权和隐私权被侵犯的情况,允许用户授权启动“拦截类似侵权内容扩散”功能,从而减少用户再次提交侵权举报的繁琐步骤。
然而,鉴于技术上的局限性和可能遭遇的各类恶意操作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抖音的管理团队相关人士表示,目前该功能尚处于研发阶段,主要针对肖像权和隐私权等治理领域进行优先覆盖,并且计划在不久的将来,逐步扩展至涵盖个人名誉和企业商誉保护等更为广泛的场景。
▍设“冷静期”、限流控热
然而,当前在处理涉及企业的网络负面言论时,平台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对于一些争议性较大的事件,由于双方在举证和维权上需要耗费时间,导致整个过程被延长,在此期间,相关内容仍在持续传播,进而使得损害持续甚至加剧。
针对这一问题,负责抖音治理的相关人士向《科创板日报》的记者透露,为了应对争议性事件信息的传播、涉及争议的热门人物账号,以及事件中出现的违规账号和内容,抖音已经采取了一系列重点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