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卷”的声浪一阵高过一阵,不止步于呼吁阶段。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官方微博近期推送了一篇名为《一锤定音!——破“卷”三轴联动:政府引路、行业自律、企业求变》的文章,该文重点介绍了29日《人民日报》头版上刊登的金社平撰写的评论文章《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容。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强调,未来协会将持续支持行业在自律和技术提升两方面同步发展,旨在通过“优质优价”模式取代“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共同保障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并努力尽快打破内卷化的束缚。
同日,业界传闻,领先的光伏玻璃制造商纷纷决定减少产量,幅度高达30%,以应对行业内的恶性竞争。据上海有色网(SMM)报道,近期,这些企业就当前的市场供需失衡进行了集中讨论,并普遍决定从7月份开始削减生产,以优化供应状况,预计减产幅度将达30%。
郑天鸿,一位SMM分析师,透露了近期情况。一些玻璃制造商齐聚一堂,共同商讨未来的走势。他们原本计划减少大约10%的产量,然而,这一规模不足以缓解供需之间的紧张关系。鉴于此,行业内的领先企业决定在原有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减产幅度。据预测,这次减产的总规模将达到30%。
今日,一位从事该产业分析的专家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的访问中透露,自今年6月份开始,玻璃生产环节便逐步开始了减产措施。这一行动不仅包括了福莱特和信义光能这两家行业内的领军企业,还波及到了一些排名靠后的企业。
该分析人士向记者指出,在行业进入下行阶段时,减产现象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过去,市场形势乐观时,企业的生产活动较为活跃。然而,一旦市场需求减弱,市场便会陷入困境,严重时企业便会启动减产措施以自救。
他认为,实际减产的程度可能不会超过30%。那些已经停产的项目在短期内不会恢复生产,即便要重启,也至少要等到今年的第四季度之后。
库存积压成为推动企业削减生产规模的主要动力。据第一财经记者从行业内部获悉,过去光伏玻璃企业的库存通常在20天以内,而现在企业面临较大困难,难以将库存降至这一水平,保持相对合理的库存天数大约在25天左右。
福莱特(股票代码:601865.SH)和信义光能(股票代码:0968.HK)均位于光伏玻璃领域的领先行列,它们在市场上的份额相加已突破五成。
福莱特在2024年发布的财务报告揭示,其光伏玻璃的储备量达到了6782.51万平方米,这一数字相较于去年增长了9.11%。
一些玻璃制造商的存货量已逼近45天,面临库存爆满的危机。据SMM报道,近期我国光伏组件的产量连续下滑,市场需求也在迅速减弱;与此同时,由于前期点火新增的窑炉,玻璃的供应量反而有所增加,这导致了国内市场供需失衡,玻璃制造商的库存量逐渐攀升。
不过业内认为,减产举措或许未必能马上推动价格的大反弹。
鉴于目前库存水平较高,预计价格回升将较为平缓。国元国际分析指出,若光伏组件的需求持续不振,部分企业可能不得不进行减产,今年第三季度玻璃的供应量将进一步减少,届时预计在第四季度有望实现一段时间的恢复。
自去年下半年起,光伏玻璃市场因供需不平衡而价格持续下降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这一现象已对玻璃制造企业的经营业绩产生了不利影响。即便那些议价和成本控制能力较强的行业领先企业,也无法避免利润减少的风险。
2024年,信义光能实现的净利润为10.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下降了73.8个百分点;而福莱特的净利润为10.07亿元人民币,同比降幅达到了6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