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人民银行实施了价值985亿元的七天期逆回购操作。据相关数据显示,本周内共有高达2.03万亿元的逆回购资金到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周五当天的到期资金量达到了5259亿元。
业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透露,在银行年中考核节点和信贷投放高峰期结束后,7月份市场将出现季节性的放松态势,资金利率有望在稳定的基础上略有下降。据预测,7月初央行将进行较大规模的资金回收操作,以防止市场利率出现过快的下降趋势。
在此之前的月份,央行并未依照常规发布国债买卖的相关操作通告,然而市场普遍预期,在下半年央行不仅可能会持续执行降准政策,同时也会适时地恢复进行公开市场的国债交易,以此来配合降准措施,向银行体系注入长期流动性。
7月首周超2万亿逆回购到期
今日,中国人民银行实施了价值985亿元的七天期逆回购操作,投标方与中标方的金额均达到了985亿元,此次操作的利率设定为1.40%。同时,当天有3653亿元的七天期逆回购合约到期。根据最新数据,本周内共有2.03万亿元的逆回购资金到期,具体到每日,周一至周五的到期资金量依次为2205亿元、4065亿元、3653亿元、5093亿元以及5259亿元,周五的到期资金量达到最高。
今年春节期间的首周,类似的情景再次出现,央行为了维护节日期间的资金流动性,提前进行了大规模的逆回购操作。这导致了节后第一周市场出现了高达2.18万亿元的逆回购到期。现在,我们关注到7月初央行的对冲行为,这或许将成为判断央行是否持续维护市场稳定态度的重要依据。华西证券的宏观研究团队强调,当时中国人民银行决定适度增强货币供应,一周内进行了1.17万亿元的逆回购操作,这使得资金市场呈现出逐渐宽松的趋势。
东方金诚的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向财联社记者透露,在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发布的第二季度例会公报中,央行再次强调“确保市场流动性充足”。这一表述预示着,三季度资金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且略偏宽松的态势,央行也将持续关注并维护流动性。
银行年中评估节点及信贷投放高峰期结束后,7月份市场预计将经历一段季节性的宽松期,资金利率有望在稳定的基础上略有下降。王青分析指出,一方面,上半年经济表现较为强劲,因此短期内推出降息或降准等重大增量政策的可能性较小。观察二季度例会公报可以发现,其中并未再次明确提到“适时降准降息”,而是转变为“灵活调控政策执行力度与节奏”,并且特别强调了“防止资金空转”的重要性。这意味着7月资金利率大幅下行的可能性较小。
王青向财联社记者透露,预计在7月初,央行将采取较大规模的资金回收措施,旨在防止市场利率过快下降。
靳毅,国海证券固定收益部门的首席分析师,预测7月份的资金利率将持续保持宽松态势。然而,我们必须留意地方专项债发行速度加快可能引发的流动性波动。在流动性管理方面,将继续强调操作的效率和时机把握。据预计,DR007的利率将在1.5%到1.6%的范围内波动,而短期债券利率的下降空间相对有限。
市场流动性仍有多重扰动 下半年资金利率仍有下降空间
6月30日,央行未如往常那样公布当月国债交易的相关信息,此举出乎市场预料。尽管如此,市场普遍预计,下半年央行不仅可能会延续降准措施,而且还会在适当的时候恢复进行公开市场国债的买卖操作,以此与降准政策相配合,向银行体系注入长期流动性。
王青强调,此外,目前的外部环境充满变数,国内面临的有效需求短缺问题亟待解决。展望未来,预计市场流动性将受到政府债券发行、资金大规模到期以及金融机构考核等多重因素的干扰。为了确保市场流动性充足,预计央行在下半年除了可能继续执行降准措施外,还将适时重启公开市场国债交易,并配合降准向银行体系注入长期流动性。
光大证券的固定收益部门首席分析师张旭指出,国债交易活动的恢复已是必然趋势,只是具体实施的时间可能提前或推迟,然而,银行体系对流动性的需求增加,并不能作为央行重启国债交易活动的充分理由。他预计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货币管理机构将适时调整操作策略,完善操作流程,以减轻国债交易对市场收益率下降的负面影响,并增强其在基础货币投放和流动性管理方面的作用。
王青向财联社记者表示,从总体情况来看,在降息的预期中,下半年的资金利率仍有下降的可能,其波动性也将得到更有效的管控,市场流动性将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且充裕的水平。这一态势既体现了货币政策的持续支持态度,加强了逆周期调节的作用,同时也对稳定市场预期、有效防范金融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
王青强调,若未来遭遇重大风险事件引发市场流动性剧烈震荡,央行可能会采取包括临时逆回购在内的多种政策手段,如大幅提升买断式逆回购操作的频率,以迅速应对市场波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