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2025华映资本年度大会聚焦具身智能,热度攀升会否催生泡沫?

发布时间:2025-07-01 12:03|栏目: 通知公告 |浏览次数:

6月28日,在江苏扬州举办的“2025华映资本年度大会”上,具身智能成为了与会者关注的焦点议题之一。在会议现场,《每日经济新闻》的记者与自变量机器人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据悉,自变量机器人是国内率先实现全流程路径构建通用具身智能大模型的企业,自创立以来已成功完成七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过十亿元人民币。谈及公司的“稳扎稳打”融资策略,王潜指出,尽管具身智能领域相较于大型语言模型在资金投入上要求不高,但这一行业依旧迫切需要资金支持。

尽管当前我国具身智能领域的投资热度持续上升,但这也引发了市场对于“泡沫”现象的广泛讨论。王潜指出,作为一名身处一线的从业者,他个人认为,与美国的投资规模相比,亦或是回顾机器视觉、自动驾驶以及大模型等领域的投资历史,我国具身智能行业的融资步伐并不算特别迅速,甚至可以说相对较慢。中美在具身智能领域的竞争态势中,两国企业大体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然而,市场对其的支持程度以及所获得的融资额度,却存在显著的量级差异。

主办方供图

主办方供图

当前具身智能赛道到底有没有泡沫?

王潜以一个生动的比喻回应了争议:“这感觉就像品饮一杯泡沫全无的咖啡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其口感依然浓郁,风味格外鲜明。”

王潜指出,适度的泡沫是必要的,而且截至目前,该行业并未出现明显的泡沫现象。他进一步认为,实际上,国内具身智能行业的融资步伐并非过快,反而显得相对缓慢。

王潜在美国一所顶尖的机器人实验室完成了博士学位,他的研究涉猎广泛,包括机器人操作和家庭服务机器人的多个领域。他强调,具身智能领域是中国与美国能够并肩竞争的重要赛道,然而,与美国的公司相比,中国的企业在融资规模和企业价值评估上,存在一个数量级的较大差距。

此外,在我国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发展中,相较于美国,我们实际上握有诸多显著优势。王潜强调,首先,我国的供应链在硬件、制造以及人才供应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次,国内的数据成本也相对较低。尽管如此,资金方面的差距依然显著。王潜表示:“具身智能的发展仍需大量耐心资本的投入,以确保企业能够拥有技术迭代和场景优化的充分发展空间。”

这种“热情”的差距不仅体现在资本市场,也体现在人才市场。

王潜直言,在招聘过程中,他明显察觉到,十几年前,那些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迫切渴望投身于前沿、能改写世界的项目中,而如今,大多数人更倾向于追求稳定,更愿意加入那些相对成熟的行业,“这显然不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与那些多次突破界限、展示行走能力的仿人形机器人本体企业有所不同,自变量机器人更专注于机器人的“智慧核心”——即通用具身大模型的自主开发。同时,在具体应用场景的选择上,它并不像众多本体企业那样重视工业领域,而是更偏向于商业及服务行业等应用场景。

王潜对此作出了解释,他指出,工业环境与通用型具身大模型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契合。比如,在流水线作业中,对操作的节奏和精确度有着极高的要求,然而,对机器人执行复杂动作的能力以及泛化能力的要求并不高,同时也不需要机器人进行复杂的推理和规划,处理长序列任务,而且与人交互的需求也相对较少。

在某种程度上,工厂的情景并未触及模型最为擅长的领域。王潜指出,尽管工业场景并非绝对无法实现,但从普遍视角来看,服务业通常更为开放,且涉及较为复杂且长的任务序列。只有在复杂的环境中,模型的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这亦是真正满足客户需求、用户愿意付费、以及替代人类不愿执行的任务的领域。

在机器人设计方面,王潜持有这样的观点:“目前,双足形态并非十分必要,我们公司研发的机器人采用的是轮式底盘结构。从通行能力来看,轮式底盘足以应对大部分室内环境,而且在成本和可靠性等方面,相较于双足机器人,具有显著的优势。鉴于此,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我们更倾向于采用轮式底盘作为自变量机器人的底盘。”

对话自变量机器人创始人王潜:国内具身智能行业的融资速度不是太快,甚至还有些慢__对话自变量机器人创始人王潜:国内具身智能行业的融资速度不是太快,甚至还有些慢

Copyright © 2002-2025 台州市椒江区四川从业商会 版权所有 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 Powered by EyouCms
电话:020-88888888 地址:台州市椒江区四川从业商会 备案号:浙ICP备2021023496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