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在大阪世博会的住友馆内,两壁的展示墙上,众多立体方盒巧妙地呈现了住友集团旗下各公司研发的700余项技术与应用场景。这些展示既小巧精致,又密集有序,彰显了日本在科技创新与转型方面的独特魅力,堪称其缩影。
大阪世博会上,我国设立的展馆已成为全球经贸往来的关键节点。据中国贸促会在6月份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截止到6月底,该展馆已成功举办了超过20场省区市主题活动周(日)和企业主题日活动,并在加强友好联系、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以及推动国际经贸合作等方面实现了实质性进展。
与此同时,作为全球化水平显著提升的资深制造业强国,日本期望借助大阪世博会的平台向全球展现其深厚的制造技术底蕴,众多日本企业亦正利用这一良机,进一步拓展更为广泛的应用领域和更大规模的市场空间。住友电工广告部的负责人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透露,公司海外销售额已突破六成,众多客户亦分布在海外,因此迫切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强化品牌建设,并进一步深化本地化合作。显然,中国市场不仅至关重要,而且潜力巨大。
中国商业化赋能日本大型跨国综合制造商
对于日本企业来说,伴随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化和绿色化方向快速转变,这一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高速增长的大市场,对跨国公司而言,所提供的机遇显而易见。在众多中国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的潮流中,深入中国市场并与中国伙伴携手迈向国际,成为了他们在充满变数的局势中寻求的明确发展机会。
住友电工,这家成立于1897年日本大阪的综合制造企业,其业务范围广泛,涵盖了环境能源、信息通信、汽车、电子以及产业原材料等五大关键领域。到了2024年,该公司的销售额已高达约2340亿元人民币。在汽车线束和光纤光缆领域,其销量长期位居全球前列,同时在多个领域内,住友电工已在中国建立了生产基地,并在当地市场占据了相当份额。
住友电工硬质合金事业部作为产业原材料的关键分支,其负责人指出,该事业部生产的硬质合金产品在材料特性上具有显著优势,目前在中国市场的份额约占全球业务的20%左右。伴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迅猛增长,全球范围内对硬质合金等工具的需求呈现出下降趋势,这一现象促使他们寻求更多样化的应用领域。中国制造之崛起与国产化趋势之明显,欲巩固并拓展国内市场,面临诸多挑战。
住友电工水处理事业部的相关人士向第一财经透露,公司目前的水处理业务中,有七成是在中国进行的。他们已经在中国设立了水处理膜组件的生产基地,并在该市场上实现了生产与销售的本土化。近年来,得益于我国环保基础设施的大量投资,住友电工在水处理领域的业务在中国取得了显著的两位数增长。凭借其高性能的污水处理膜组生产技术,住友电工与苏科环保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永川行政服务中心,旨在进一步扩大在国内市场的份额。未来,公司计划通过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积极拓展中国以外的市场。
大阪世博会住友馆的馆长西条浩史强调,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需关注其创造的社会效益。馆内所展示的诸如碳吸收和再生原料等众多住友系创新技术,目前尚处于研发和试验阶段。随着规模的扩大,应用成本有望降低,这将使得这些技术有机会拓展至更广阔的市场。
日本企业在世博会的亮相同样引起了国内企业的极大兴趣。据贸促会提供的数据,我国展馆总共迎来了超过六十万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日均接待量接近万人,更有连续数日单日观众量突破1.3万。场馆通过举办各省市的活动周以及其他各类活动,成功搭建了经贸合作的平台,有力推动了地方与全球各国的交流与协作。在广西活动周、湖北活动周、天津活动周、四川活动周、北京活动周以及河北活动周期间,众多中国企业与日本经贸代表团达成了多项合作共识,并开展了多轮商务交流。
日企加码寻求国际化合作
寻求国际化合作、致力于扩大商业化规模的,不仅仅是历史悠久的大型跨国公司。
在大阪世博会上,位于大阪健康馆的Reborn Challenge项目,在约160平方米的展区里,依次呈现了400多家企业的创新技术和产品。每周,这里都会更新一批参展企业和展示的主题。这些企业主要关注生物医疗和环保科技领域,其中不少企业来自日本的小型城镇。
森保治曾担任日本某跨国公司在中国地区的高级管理人员,现身为中日数字总商会的秘书长。他正积极为日本企业的创新技术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致力于推进商业化进程。这其中就包括一项利用软骨振动传递信号的耳机技术。森保治向第一财经透露,该技术在日本已实现商业化,并可在助听器、水下通讯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针对我国广阔的养老领域市场,该技术产品于5月下旬在首届中国国际养老技术展览会上亮相,同期也在6月份参与了上海养老用品展,旨在逐步提升其知名度。
当然,在华投资的主要力量依旧集中在那些规模庞大的企业。根据6月16日发布的《2025胡润制造业外企在华投资30强》报告,若按国别或地区划分,排名第一的是日本,该榜单上有7家企业位列前三十,它们均为大型企业,而住友电工便是这些企业之一。
行业变革之际,产品制造与使用方式正经历着转变。住友电工正尝试将自主研发的先进材料加工技术拓展至更广泛的领域,诸如电动汽车与绿色建筑等。这些领域正是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引领的新兴产业。对于住友电工而言,未来发展的关键步骤也已明确。涵盖:研发新型材料和加工工艺,进军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航空等新兴领域,通过完善产品与服务体系,拓展全球市场占有率;增加对电动汽车和5G技术所需的硬质合金刀片的供应;深化电动汽车烧结部件及绿色钢材市场的开发;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及机器学习技术,提升研发流程的效率。
贸易规模作为衡量双边经贸关系紧密度的关键指标,海关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我国与日本的贸易总额达到了约99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0.9%。具体来看,出口额约为512亿美元,同比增长4.0%,而进口额约为485亿美元,同比下降2.2%。这一贸易规模已超越我国与台湾地区、越南、澳大利亚等地的贸易额。
陈言,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的执行院长,指出中国当前的技术创新步伐已引起全球关注,尽管如此,众多国内企业依然不懈地寻求各种资源以加速技术进步。日本虽然掌握了许多优质技术,却未能实现规模化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技术革新的步伐,因此迫切需要中国强大的消费市场以及源源不断的创新灵感。由于各自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中日两国在产业布局上展现出显著的相互补充特性,这种特性进而孕育出了众多合作的可能性。
日本企业在积极寻找中国合作伙伴之际,我国企业亦敏锐地捕捉到了日本市场的潜在商机。在5月30日的一次常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贸促会发言人赵萍公布了《2024年日本营商环境报告》。据报告揭示,超过六成的被调查中国企业在日本认为商业环境相对优越;接近九成的被调查企业在日本开展业务时取得了盈利或达到了盈亏平衡;约四成的被调查企业在日本的市场份额上实现了增长。
赵萍提到,中日经贸合作呈现三大趋势值得关注。首先,市场对接潜力巨大,众多中国品牌正涌入日本市场,其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大约有六成的受访中资企业有扩大在日本业务的打算。其次,日本的“绿色转型”和“数字转型”战略为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接近九成的受访中资企业对日本的绿色经济环境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而九成受访企业也对日本的数字经济环境表示了认可。第三点,考虑到供应链合作潜力巨大,超过九成的被调查的中国企业有意继续或增强与日本企业的供应链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