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采购招商

银行躺着赚钱时代一去不复返!未来靠什么挣钱?

发布时间:2025-07-04 16:04|栏目: 采购招商 |浏览次数:

银行靠简单的吸存放贷“躺着赚钱”,这种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2025年中国银行业调查报告》由毕马威中国发布,报告指出,当前利率中枢持续下降,全球经济环境充满不确定性,我国商业银行整体运行保持稳定,并展现出一些积极因素。然而,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仍需应对诸多挑战,尤其是利息净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压力较大。

健康的盈利模式与持续发展的盈利能力,不仅有助于银行缓解风险,同时也为其支撑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因此,业界不得不深入思考:未来银行将凭借何种途径实现盈利?

躺赚行业_躺赚工作_

李砾,毕马威中国金融行业研究中心的主管合伙人,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透露,由于存款定期化等因素的作用,存款的平均成本率下降幅度未能达到贷款收益率的水平。作为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净息差预计还将面临压力。

然而,这些挑战正在促使银行的经营理念和业务模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并且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或许将为整个行业带来新的盈利增长机遇。

净息差挑战驱动银行思变

近年来,银行业的净息差呈现持续收窄的趋势,这对其盈利能力的影响是否在可控范围内?各家银行采取了哪些应对策略?

李砾指出,依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提供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商业银行的净息差降至1.43%,这一数字比2024年四季度的末尾下降了9个基点。在当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背景下,预计资产端利率还将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尽管银行平均存款付息率已经经历了多轮下调,但由于存款定期化等因素的影响,存款的平均成本率下降幅度并未能赶上贷款收益率的降幅,因此,预计银行的净息差仍将面临压力。

银行业面临净息差不断缩小的困境,这不仅构成了挑战,同时也促使银行进行从“产品导向”向“以人为本”的深刻转型,业务模式也从“存款产品主导”逐步转向“客户价值导向”。

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以及市场波动加大的形势下,个人客户的存款需求表现出避风险、保障需求以及消费需求三者融合的特点。为此,银行正致力于通过产品创新和服务提升,来满足客户在资产配置、生活保险和消费计划等方面的关键需求,并加快实现从单纯推销存款产品向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转变。

我国一些银行正致力于研究如何提升非利息收入对营业收入的比重,其策略涵盖了尝试新的业务创新模式,强化投资、托管、销售、撮合等环节的协同作用,并集中精力发展交易型银行业务、客户代为交易、货币兑换、贵金属交易、债券交易、外汇交易等核心业务,旨在构建“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国是直通车栏目中,毕马威的报告指出,在过去的一年中,银行业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表现出了显著的适应能力和持续的发展动力。那么,这里的“适应能力”和“持续的发展动力”又是如何诠释的呢?

李砾指出,韧性和活力在资产质量、流动性以及风险管理等多个方面均有显著体现。

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持续走低,到2024年末已降至1.50%,比上一季度末减少了6个基点。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率达到了76.7%,相比去年年末提升了8.9个百分点,且这一增长幅度呈现逐年加大的态势。至2024年年末,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到了15.74%,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则为11.00%,相较于前一年,资本充足率提高了0.68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提升了0.46个百分点,显示出资本充足率的稳步增长趋势,且风险抵御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但也需认识到,银行业的营业利润呈现下降趋势,正承受着暂时的经营挑战。在利率水平偏低以及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银行不仅需直面眼前的经营压力,还应当对战略、组织架构以及业务领域进行深层次的优化调整,以推动其稳健且持续的进步。

随着数据成为关键的经营资源,人工智能成为主导的生产力,加之合规治理作为制度支撑,共同促使银行价值链发生深刻变革。在此背景下,银行需不断朝向“智能化、数字化、多元化”的目标发展,突破旧有的管理障碍,构建跨部门协作体系,重塑组织架构,同时把握生态系统演进的契机,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

银行业“AI时刻”第二幕开启

国是直通车栏目报道,在年初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期间,"人工智能"和"大模型"这两个词汇在银行业绩说明会上频繁出现。那么永川行政服务中心,银行业是否已经迈入了"AI时代"呢?

李烁表示,在大型模型出现之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就已经伴随着金融科技的进步而深入到了银行的核心业务流程,它们已成为提高工作效率、风险管理和优化客户服务的关键手段。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引领银行业迈入“AI时代”的新篇章,有望给银行业务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在智能客服领域,我们不仅能够处理标准化的问答,还能进行深入、富有情感且个性化的多轮交流,甚至主动向客户提出财务规划建议;在代码生成与系统优化层面,我们助力银行IT人员自动编写代码、调试程序,从而加快金融产品的更新换代;在组织架构方面,我们能够实现自然语言与数据的交互,使得非技术背景的人员也能进行复杂的数据分析和深入洞察,进而达成人机高效协作。

银行应视“AI时刻”为一个崭新起点而非终结,这一时刻见证了银行业从“信息化”和“数字化”阶段向“智能化”阶段的重大转变。目前,众多银行正经历着从将AI作为解决单一问题的工具——“AI工具化”——向将其构建为平台级核心能力的——“AI能力化”——的过渡期。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伴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其应用的进一步拓展,这场深刻的变革将会波及到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运营模式以及企业文化深处。

未来五年银行业或现四大趋势

国是直通车:面向“十五五”时期,对银行业发展趋势有何预测?

李砾指出,首先,低利率的市场状况预计将持续存在,净息差也将维持在较低的位置。在我国,金融市场涵盖了债券、贷款以及存款等多种利率,这些利率近年来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趋势。面向未来,市场流动性预计将保持宽松,低利率环境将逐渐成为新常态。与此同时,银行业在资产端收益率方面面临下降压力,而负债端由于存款成本等刚性因素,其下降速度相对较慢,因此净息差仍将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二是,银行业采纳AI战略已成为一种潮流。当前,银行业正以未曾有过的坚定与迅猛步伐,积极接纳大型模型技术。众多领先的金融机构已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的实质价值不仅体现在成本削减上,更在于通过提供智能化产品与服务,实现与生态系统的无缝融合,以全新的方式吸引并服务客户,进而实现收入增长。这一变革推动着越来越多的银行采纳“人工智能优先”的战略。

第三点,金融领域的“五篇大文章”已从“框架构建”阶段转变为“量化落地”,并加强了政策工具与市场机制的相互配合。例如,在科技金融领域,我们正在试点设立“科创银行”,并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大规模应用。在养老金融领域,我们正致力于实现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全国统筹,并探索“保险+信托”相结合的养老模式。而在数字金融领域,我们正拓展数字人民币的跨境支付应用场景,并构建央行数字货币的跨境清算体系。

第四,风险防控工作已从“传统领域”拓展至“全球化数字场景”,监管手段与新兴风险同步更新。我们致力于打造智能化风险预警系统,加强气候风险及加密资产跨境流动的监控,以实现风险监测的智能化;推广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全流程监管模式,优化跨境业务的追溯体系;同时,促进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及治理结构的改革,严格限制平台企业金融业务的杠杆比率。

Copyright © 2002-2025 台州市椒江区四川从业商会 版权所有 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 Powered by EyouCms
电话:020-88888888 地址:台州市椒江区四川从业商会 备案号:浙ICP备2021023496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