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6月30日讯,记者梁祥才、刘建报道,近日,众多人士纷纷向我咨询有关铀矿的信息。业内专家刘宏(化名)透露,他察觉到铀矿行业正逐步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周期。
财联社记者经过行业内部采访得知,铀价年内达到最高点,这背后主要得益于下游需求的旺盛以及市场对于现货价格回归长期协议价格的预期逐步实现。在全球核电行业复苏、矿山供应出现暂时性短缺等问题共同作用下,铀行业或许将迎来一段较长时间的繁荣。
从短期视角看,铀价波动对公司整体影响有限;公司与中国铀业集团签订的采购协议遵循十年长期定价机制,且新合同是在近年才达成。展望未来数年,预计我国核电机组审批数量将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即每年6至10台。对此,中国核电(股票代码:601985.SH)向致电的投资者记者作出了上述回应。
价格创年内新高 中广核矿业拟连续三年提升基价
自今年第二季度起,铀价持续上升,进入六月中旬后更是进入快速上涨阶段。根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提供的数据,截至2025年6月28日,铀(U3O8)的价格已经攀升至79.05美元每磅,创下了全年最高记录。
在具体到企业层面,中广核矿业,即隶属于中广核集团的铀矿分支,计划启动调高价格的模式。根据6月3日发布的公告,该公司计划与同属中广核集团旗下的中广核铀业,一家专注于核燃料供应及技术服务的企业,签订一项销售框架协议。该协议将调整2026至2028年的采购定价机制,将铀的预测基价比例从现行的40%下调至30%,并明确新的定价结构为30%的预测基价加上70%的现货价格。公司认为调整销售价格以更接近现货价格,这样做可以让企业从现货市场的上涨趋势中获益。
关键在于,2026年的基准价格预计为94.22美元每磅,相较于当前机制下2025年的66.17美元每磅,增长了大约42%;并且每年将以1.041的倍数递增,这意味着2027年和2028年的价格将分别达到98.08美元每磅和102.10美元每磅。
刘宏对财联社记者说,与以往业内预测价格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不同,中广核矿业的此次调价是实实在在的交易价格,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本轮价格上涨主要受到下游核电需求强烈预期的推动,事实上,今年现货价格一直低于长期协议价格,当前价格的上涨正是向长期协议价格靠拢。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铀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铀业”)计划在深交所主板进行首次公开募股,这预示着它有可能成为我国继中广核矿业之后的另一家铀业上市公司。
上市进程表明,中国铀业于2025年6月13日对招股书等相关文件进行了更新。更新后的招股书揭示,该公司长期稳居全球十大天然铀供应商之列,并计划募集资金41.1亿元,其中21.84亿元将专门用于天然铀的扩大生产。
在矿山资源领域,截至2023年年末,我国铀矿产业拥有6座正在生产的矿山。其中,纳米比亚的罗辛铀业(持股比例达到68.62%)的年产量为4500吨U3O8。在2021至2023年间,其产能利用率始终保持在六成左右。根据世界核协会(WNA)的数据,该公司的天然铀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领先地位。其下属的罗辛铀矿,不仅是全球产量排名第六的铀矿山,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露天铀矿山。
中广核矿业领域,到2024年为止,该公司的权益资源储备达到了34000吨铀,而其权益产量则为1324吨铀。
在业绩对比上,中国铀业的实力优于中广核矿业。具体来看,2021年至2023年,中国铀业的营业收入分别是89.06亿元、105.35亿元和148.01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8.96亿元、15.21亿元和15.53亿元。而中广核矿业在2021至2024年的营业收入分别是38.60亿港元、36.49亿港元、73.60亿港元和86.24亿港元,净利润则分别是1.78亿港元、5.15亿港元、4.97亿港元和3.42亿港元。
核电需求高增长 铀业长牛逻辑浮现
铀作为一种天然的放射性物质,其主要用途是作为核能发电的燃料,而其余部分则被应用于医疗同位素和军事工业等多个领域。
本轮铀价迅速反弹,原因主要有两个。华鑫证券研究所有色行业组长杜飞向财联社记者透露,首先,铀矿供应的长期短缺态势并未改变,并且5月份,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行政命令,计划在2030年前启动10座大型核电站的建设,这从需求端对铀价产生了长期而有效的推动。从短期来看,6月份,大型基金Sprott时隔多年后再次筹集了2亿美元资金,计划投资铀矿现货,这也刺激了铀价的上涨。
在核电高增长强预期下,业内人士对未来铀业持较乐观态度。
杜飞指出,铀矿的年需求量超过7.5万吨金属,而且随着全球每年新增10台发电机组,这一需求量仍在持续增加。在供应方面,近几年仅有少数小型矿山恢复生产,增量十分有限。在供需缺口依然存在的前提下,预计铀矿的价格核心区域将整体呈现上涨趋势。
财联社记者从行业内部消息得知,铀矿开采的激励价格是决定供应量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旧矿重启的激励价格大约在70至80美元每磅,而近年来新矿的常规开采成本大约在90美元每磅,而通过海水提取铀的成本至少需要达到100美元每磅,才能具备经济上的可行性。
必须强调的是,铀矿的开采与生产过程耗时较长,故而业界普遍认为,对铀价未来走向的普遍看法是推动铀矿开发的关键因素之一。
根据纽交所的铀矿开采指数ETF(URNM)数据,自2025年4月初起该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到6月28日时已攀升至约47点,刷新了当年的最高记录,与4月份的最低点相比,涨幅达到了约70%。
近期多家机构预测铀业市场将迎来持续增长,刘宏对此表示赞同。他指出,核电产业链具有独特性邢台市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中心,一般核电站的建设周期长达5至6年,一旦建成并投入使用,将产生持续稳定的需求。此外,从我国“十五五”规划预期和全球形势分析,核电的发展对铀的需求预计将呈现显著增长趋势。
财联社记者以投资者的身份,从中广核(股票代码:003816.SZ),即中广核集团旗下的核电公司,得到消息,了解到公司的燃料合同通常是以5至10年的长期合作协议形式签订,签订后的价格基本保持稳定。然而,若铀价持续上涨,将会推高整个行业的成本。据预测,“十五五”期间,核电机组的审批速度有望继续维持每年大约十台的水平。
从短期角度看,铀价波动对公司影响有限;公司与中国铀业集团签订的采购协议,遵循的是长达十年的固定价格机制,且新合同仅近几年代为签署。展望未来数年,预计我国核电机组的审批数量将维持在一个6至10台的稳定增长速度。对此,中国核电(股票代码:601985.SH)向致电的财联社记者投资者身份作出回应。
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在“现行政策”情景下,到2050年,核电的装机容量将从2023年的4.16亿千瓦增长至6.47亿千瓦,增长幅度将达到56%。而在“已宣布承诺”情景以及“2050年净零排放”情景中,这一装机容量将分别增至8.74亿千瓦和10.17亿千瓦,增长幅度分别为110%和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