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零售领域的竞争愈演愈烈,美团、阿里、京东等企业频繁展开激烈交锋。
2025年6月,美团对外公布,将全面深化即时零售业务,致力于提升零售业的发展水平,具体措施涵盖丰富闪购产品线、扩大小象超市规模、以及优化美团优选服务。目前,即时零售领域不仅追求速度,更强调全面性,其从应急消费逐步演变为生活服务解决方案,这预示着即时零售这一规模达万亿的市场正成为各大互联网巨头竞相争夺的新战场。
美团拓展
6月23日,美团对外宣布,计划全方位深化即时零售业务,致力于提升和优化零售行业的全新形态。
美团公司透露,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公司已陆续尝试并成功孵化了美团闪购、小象超市、美团优选等多元化业务形态。同时,公司运用数字技术构建了涵盖生鲜食品直接采购、冷链物流、仓储配送以及即时零售仓储等在内的全新供应链体系,旨在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生活服务。
美团公司宣布,已联合众多零售及品牌商家,在全国范围内共建超过三万家快速配送中心,不断推进供应链改革,致力于提供卓越的消费体验。公司不仅在服务层面构建了“安心快速购物”的保障机制,还与知名家电品牌如美的、海尔等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线下实体店搭建了“家电半天内送达及安装”的服务体系,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和突破。
据相关消息,美团在此之前对即时零售领域进行了深入的钻研。在最近几年,美团不断尝试并发展了诸如美团闪购、小象超市等多种商业模式,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构建了包括生鲜食品的“源头直采”、冷链物流、仓储配送以及即时零售仓储在内的全新供应链体系,以满足消费者日常生活的需求。
此外,通过社区零售服务网点以及新型的供应链网络,产地直供的生鲜食品和日常用品能够迅速送达消费者手中。小象超市已在全国范围内20座城市设立了接近千家的前置仓储点,旨在为社区居民提供“30分钟快速送达”的生鲜和生活用品服务。
美团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当前年度,小象超市农产品的销售金额有望突破200亿人民币,且其业务范围将全面覆盖一、二线城市,逐步构建起一张以“本地商品”为核心的供应与履约网络。天使投资人兼资深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郭涛表示:“无论是从总销售额还是覆盖的城市数量来看,小象超市都已成功进入行业领先行列。”
郭涛强调,美团正专注于即时零售领域,这表明公司正将战略核心转向“半小时送达”这一领域,其目的是通过整合本地商品零售资源和即时配送服务,打造一个“万物速达”的生态系统。这一策略旨在把握消费升级带来的机遇,将外卖服务模式拓展至所有零售品类,以满足消费者对极致时效性的追求。目前,电商领域正朝着“近场零售”的方向发展,美团正试图利用高频次的“本地服务”作为杠杆,企图撬动价值万亿的即时消费市场,进而巩固和加强自己在生活服务领域的市场支配地位。
即时零售爆发
我国零售行业的发展历程涵盖了从传统零售到快递电商,再到即时零售的几个阶段。目前,消费者对于“即时满足需求”的需求急剧上升,这得益于高频外卖服务带来的用户流量转换。在此背景下,即时零售市场的规模正以每年超过15%的速度迅猛增长,预计到2030年,其市场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
当前,不仅美团,还有京东、阿里等众多企业都在加大力度投入即时零售领域。“618”购物节今年成为了即时零售的先锋战场,国内消费需求正呈现出旺盛的增长态势。
在今年的“618”购物节期间,众多实体店铺通过闪购平台吸引了超过一亿人次的光顾,手机类产品的销售额实现了翻倍增长,智能设备销量增长了超过六倍,而白酒类产品的销量更是激增了超过十倍。
京东宣布,今年的“618”购物节期间,即时零售业务迎来了显著增长;其外卖服务单日订单量成功跨越了2500万大关。同时,京东七鲜的线上订单量同比增长幅度超过了150%。另外,近期淘宝闪购与饿了么合作,宣布其日订单量也已成功冲破6000万大关。
郭涛认为,即时零售市场的热度高涨,主要源于消费需求的提升与供应能力的增强相互促进。
他提到,首先,消费者对时间敏感度的需求已从“紧急应对”转变为“日常需求”,他们渴望获得“迅速且全面”的体验,这一需求涵盖了餐饮、电子产品、化妆品、家用电器等多个品类,其核心在于对生活便捷性和品质感的双重追求。另一方面,电商平台通过技术升级,例如智能调度和大数据预测,以及物流基础设施的优化,包括前置仓库和即时配送网络的建立,显著减少了履行订单的成本,提高了服务范围,从而支持了“小时级”乃至“分钟级”的配送服务。此外,在特殊情况下,线上消费习惯的稳固性得到了加强,而巨头间的竞争也推动了市场教育,例如通过补贴和场景化营销,这进一步增强了用户对即时零售的认识和依赖。
郭涛指出,各大巨头在即时零售领域的布局,其根本目标在于抢占本地生活服务的“超级流量入口”。美团通过推出闪购、小象超市等服务,打造了本地生活的完整闭环;而京东和阿里则凭借其供应链优势,将即时零售视为对抗竞争对手、激活现有用户的关键途径。其核心价值体现在:首先,通过不断满足用户的高频即时需求,增强用户对平台的依赖度,将应急消费习惯转变为日常消费模式;其次,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包括商超、品牌商和物流,重新构建零售产业链的权力结构,获取消费数据和渠道控制权;再者,拓展新的市场空间,借助高单价商品(例如家电、数码产品)来提高盈利水平,并以即时零售为基石,推动更广泛的本地生活服务生态的发展。
迈向新阶段
实际上,自2020年以来,即时零售正逐步演变成为一种更贴合当前流通基础设施构建及居民消费趋势的零售模式。《即时零售消费电子行业白皮书》预测,从2021年到2026年,即时零售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68.5%,届时,即时零售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千亿大关。
与此同时,观察其增长速度,即时零售的各类商品种类持续增多,包括数码家电、母婴用品、美容化妆品、医药保健品、宠物用品以及鞋服等,这些日常生活必需品都实现了迅猛的发展。
政策层面持续推动即时零售行业的发展。以去年12月为例,商务部联合其他六个部门共同发布了《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提出要促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即时零售模式,即通过平台下单实现就近配送,门店下单实现即时配送,并尝试“店仓一体化”以及“预售加集采集配”等创新模式。
在较早的时期,深圳市颁布了11项旨在促进即时零售行业高品质发展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指导便利店、超市、折扣店、仓储式会员店、百货公司、购物中心、专业店、品牌专卖店、集合店以及无人看管的商店等众多实体零售形态的企业,采纳即时零售的模式,进行线上线下、全渠道、定制化以及精细化的运营,以增强门店的服务水平,拓宽业务的服务区域。同时,还提出了对第三方平台、前置仓库、店仓一体化等不同即时零售经营模式的扶持,以及鼓励第三方专业前置仓服务的开展。
目前,众多企业正在不断增加投资力度。继4月份推出“美团闪购”品牌标志及小象超市在多个城市开设分店之后,美团公司同日还宣布将全面扩大即时零售业务范围,对优选服务进行调整,并致力于提升零售业新形态的发展质量和水平。
与此同时,阿里集团宣布将饿了么和飞猪纳入其中国电商事业板块,此举被视为在饿了么与淘天集团共同推动即时零售领域发展后,又一引起外界关注的重大举措;在此之前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京东集团在拓展外卖业务之后,又宣布进军酒旅行业,显而易见,到2025年上半年,众多互联网企业都将目光聚焦于即时零售这一市场。
为了促进即时零售的持续发展,业界还需采取哪些措施?郭涛提出,要实现即时零售的进一步增长,电商平台、物流企业以及商家必须携手合作,共同在技术革新、场景拓展、服务提升等多个方面寻求突破。
他强调,电商平台应当深化技术驱动,通过人工智能精确预测消费者需求、动态调整定价以优化库存管理;同时,针对细分市场(例如夜宵、宠物即时需求)开发特色服务;并开放生态系统,助力中小商家提升竞争力,降低他们接入的门槛。
物流配送领域,需推动智能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尝试运用无人机和无人驾驶车辆实现“最后一公里”的全面覆盖,以此增强高峰期的运输能力;构建灵活多变的运输网络(包括众包和专职配送),实现成本与效率的均衡;对于价值较高的商品(例如冷链产品),需加强其专业配送能力。
在他眼中,商家必须加快数字化进程,实现线上线下的库存和会员系统的无缝对接;同时,推出适合即时零售的“小包装”和“爆款组合”产品,以提高顾客的重复购买率;运用平台数据对生产环节进行反馈,实现按需生产和灵活制造,减轻库存负担。在这样的三方协作下,即时零售将不再仅仅是速度的竞赛,而是进入一个既注重体验又追求效率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