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观众的普遍印象里,早期的微短剧往往场景较为单一,通常只有两三个演员参与表演一整部作品,服装和道具则是东拼西凑而成,整体拍摄出来的效果显得相当业余。
剧情与现实脱节、缺乏逻辑性、演员表演过于夸张……这些往往是微短剧常被指出的焦点问题。
近两年来,局势出现了新的动向。一方面,鉴于行业发展的瓶颈邢台市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中心,微短剧的制作者和平台方积极寻求突破,他们在剧本创作、拍摄制作等各个阶段都增加了资金投入,并且自发构建了质量评估体系;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观众审美水平的提升,这些因素也在迫使整个行业加快改革的步伐。
适值此刻,于2025年6月26日,新媒体视听排行榜高校联盟、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以及红果短剧共同揭晓了《2025年微短剧阶段性发展报告》,该报告明确指出,微短剧行业正逐渐从单纯追求流量的“流量潮”模式,向更加重视内容价值的“价值流”模式转变。
微短剧作为网络文艺领域的典范,正稳步朝着高品质发展的方向迈进,其核心目标是打造一个既健康又有序的创作环境。
凭借内容的深入挖掘,微短剧行业正稳步迈向一个以高品质和深度融合为特征的新发展阶段,进而转变成为文化传播领域中的关键力量。
01
爆款背后,藏着一个新趋势
从娱乐消遣到心灵触动,如今观看短剧不仅能够获得情感上的满足,更能在其中接受一场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化思想教育。那些曾被视为“消磨时光的好帮手”的微短剧,凭借其打动人心的剧情和贴近现实的描绘,已经实现了从“速食”到“精致”的华丽蜕变。
《重回永乐大典》引领观众穿梭于历史与现代之间,使古籍中的文字仿佛获得了生命;而《法官的荣耀》则扮演着流动的普法讲师角色,通过贴近生活的剧情传播法律知识;《祈安澜》则沿着古老的大运河讲述千年的,为文旅宣传开辟了新颖的路径。
微短剧若摆脱了单调重复的模式,便标志着短剧已经实现了从单纯表达情绪向深入表达情感和情怀的飞跃。这一变化,有效地吸引了更加多元化的观众群体。
在内容挑选的倾向性上,题材的革新程度和公众的评价影响力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观众们不再仅仅满足于追求“快餐式”的娱乐消费,他们开始追求更加理性和品质更高的内容选择。
浙江卫视携手有耳文化和红果短剧共同打造的《燎原之重回1938》崭露头角,成功塑造了行业向精品化方向转型的成功范例。
该剧源自著名话剧《燎原》,在剧情中,主角马帅偶然间在梦中回到了1938年的抗日募捐大会现场。随着时间的一次次轮回,他从起初只为生存而躲避的普通民众,逐渐转变成为愿意舍弃个人利益、誓死拯救同胞的英勇战士。
他的转变过程不仅揭示了抗日战争时期地下工作者所展现出的无私奉献,而且通过韩春霖等革命先烈英勇牺牲的故事,唤起了观众对和平年代得来不易的深切感悟,传递了“国家兴衰,匹夫有责”的深厚爱国情感,以及面对困难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坚定胜利信念。
该剧在上线短短24小时内,便迅速获得了2810万的高热度,这一成绩不仅充分展现了观众对于高品质内容的极大喜爱,而且也进一步证明了短视频领域正向着精品化方向发展的必然走向。
另一部名为《家里家外》的红果短剧在上线短短三天内,其站内播放量便成功攀升至10亿之高,而在全网范围内,相关话题的讨论热度更是迅猛增长,达到了惊人的40亿。
在剧中,蔡晓艳与陈海清分别带着自己的孩子,共同构筑了新的家庭。蔡晓艳性格直爽,内心却十分细腻。当陈海清陷入困境时,她通过送蛋烘糕的方式,既给予了援助,又巧妙地保护了他的自尊。这份关怀使得陈海清在她离婚的消息传来后,立刻向她求婚。于是,他们开始了平淡而又充满疗愈色彩的生活旅程。
最令人难忘的是,每当男女主角的子女之间发生争执,陈海清便会说:“你是姐姐,应该让着弟弟。”然而,蔡晓艳却立刻反驳道:“谁规定姐姐就得让着弟弟?年龄大的人为何就得让着年龄小的人?年龄大的人始终是大的,年龄小的人始终是小的。”这段对话直击人心,引发了无数观众的共鸣与感慨,以至于被广泛转发,甚至一度成为了热门话题。
该剧突破常规的短剧模式,舍弃了那些夸张奇异的故事情节和过于直白露骨的对话,其核心主题是“世界虽然残破不堪,家人却不断修补”,镜头对准了80年代那些重组家庭的日常生活,细致描绘了家庭内部的矛盾冲突以及化解矛盾后的温馨故事。
《家里家外》的火爆程度证明了优质内容的持久魅力——在未来的短剧领域,观众们将更加注重情感的共鸣和深刻的表达。低质量的内容可能会因为传播力不足和口碑不佳而被逐渐边缘化。在优质短剧的带动下,短剧行业正在迅速向高品质化转型,逐步构建起一种“优质内容淘汰劣质内容”的良性发展环境。
众多主流平台陆续构建了品牌体系,通过流程的重新设计、标准的设立以及团队的签约合作,不断推动优质内容的培育,促使内容创作从“尝试性爆款”的模式向“系统化生产”的方向发展。
红果短剧推出了面向整个行业的高品质短剧合作项目“果燃计划”,该项目采用“资金支持”与“优质推广”相结合的策略,为合作伙伴提供全面的支持,从而推动优秀短剧的诞生与传播。
自项目公布以来,“果燃计划”已收集到超过三百份的项目提案,成功推出了六十多部高质量的短剧作品,内容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事业等多个领域。
目前,微短剧行业在维持“短小精悍”的传播特点之际,正不断深化制作技艺与内容革新,全方位推进至“融合与精品”相结合的新发展阶段。
优秀的剧本创作、细腻的画面质感,以及实力派演员的加盟,正逐渐赢得越来越多观众的青睐,这不仅重新塑造了微短剧的优质形象,同时也促使整个行业朝着专业化、精品化的目标稳步前行。
昔日草莽时期,那种粗制滥造追求流量收益的现象已不复存在,唯有那些既富含思想深度又具有创新表达的作品,才能准确触动现代观众的内心,推动行业向高质量的发展方向迈进。
02
短剧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
爆款也反哺了整个微短剧行业。
最新统计资料揭示,该行业自成立以来不过数年光景,其市场规模已高达634亿元,拥揽6.96亿用户群体。据此推算,每十个网络用户中,约有七个正沉迷于观看短视频剧。
审视2024年的数据,微短剧行业递交的业绩报告堪称资本市场的黑马,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数据表明,短剧领域的市场规模已膨胀至504.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34.9%,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这一年里,共计173家短剧平台的热力值总和超过了百万,反映出市场的活跃程度有了显著增强。
红果短剧异军突起,与此同时,淘宝、拼多多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加入战场,导致IAA(广告变现)模式短剧市场规模实现了150%的同比增长,呈现出令人瞩目的爆发式增长态势。
03
微短剧正在赋能新经济
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数据表明,在2024年,微短剧行业共创造了64.7万个就业岗位,这些岗位涉及剧本编写、拍摄制作、后期剪辑以及市场营销等多个领域,其中导演、编剧等职业的平均月薪已超过万元。
去年11月,招聘平台的数据更加清晰可见:招聘岗位数量接近9000个,众多艺术院校的毕业生纷纷加入其中,95后、00后的演员和导演们也能借助短剧赛道充分展现他们的才华。
近年来,短剧市场的热度持续攀升,众多演员借此迎来了事业上的辉煌时刻,李沐宸便是这一群体中的佼佼者。
在电视剧的广阔天地中,《司藤》一剧中扮演的沈银灯角色令人眼前一亮,然而,她却始终未能摆脱剧集火爆而个人知名度不高的尴尬局面。
转战微短剧领域后,她主演的《招惹》、《执笔》等六部作品相继走红,播放量轻松突破六亿大关,票房收入累计超过四千万,她从长剧中的配角一跃成为短剧领域的女王,上演了一出真实版的逆袭!
与此同时,不少自媒体博主也乘风而起,迎来事业新转机。
2023年夏日,一部名为《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短剧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自媒体博主夏天妹妹和煎饼果仔携手,以“文物回归”为核心,借助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的拟人化视角,讲述了那些流落海外的文物对祖国深切的思念和渴望回归的感人故事。
该剧一经播出便迅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在其完结之际,全网的讨论播放量已超过13亿次,央视网、新华日报等众多权威媒体纷纷给予好评并进行了转发,成功跻身年度文化领域的焦点事件。
该剧不仅激发了公众对流失文物的关注之情,而且凭借其现象级的巨大影响力,为短剧创作开辟了全新的道路,吸引了众多自媒体博主竞相参与,共同掀起了短剧创作与传播的狂潮。
自媒体博主“七颗猩猩”凭借《重生之我在霸总短剧里当保姆》迅速走红,该系列短剧的单集热度两天内累计超过2200万,点赞数高达123万,播放量更是突破了18.5亿。凭借这一成功,她在3月份单月粉丝数增长了近300万,粉丝总数一度攀升至1600万以上。
微短剧因其制作周期较短、成本易于控制的特点,能够迅速吸纳行业人才,这不仅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同时也成为了新人的实践训练基地。
同时,地方政府对微短剧产业表现出了高度关注与大力扶持。西安、郑州、杭州等城市纷纷采取资金补助、设立产业基地和培养专业人才等多种手段,以促进微短剧产业的集中发展。
西安特别设立了产业扶持基金,旨在激励微短剧领域的创新与进步;郑州打造了专门的微短剧拍摄场所,为企业提供了全面的拍摄支持;而杭州凭借其互联网产业的强大优势,吸引了大量微短剧制作公司及平台前来入驻。
短剧企业一旦入驻,便带动了道具租赁、场景搭建、餐饮住宿等行业的繁荣,构建起一条能够自我循环的产业链。以某拍摄基地为例,其周边的道具租赁店年营业额实现了300%的增长,就连盒饭生意也迎来了爆单,整个区域经济因短剧的兴起而变得异常活跃。
内容创新突破边界,商业模式逐步成熟,同时肩负起促进就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微短剧行业正不断展现其价值。
流量红利与产业深度结合,不仅能够催生热门内容,还能激发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不难想象,未来微短剧还将释放出更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