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开源证券三年上市长跑折戟!40亿募资梦碎,后续路在何方?

发布时间:2025-07-01 16:02|栏目: 通知公告 |浏览次数:

开源证券三年上市长跑终折戟。

6月28日,深交所发布的一则公告标志着开源证券上市之旅的终结。据公告透露,由于保荐机构国联民生证券撤回了发行上市的申请,深交所作出决定,终止了对开源证券发行上市的审核程序。

界面新闻记者针对IPO终止事宜,与开源证券进行了沟通,探讨后续的处理计划;然而,截至今日稿件完成,仍未收到该公司的具体回复。

2022年7月,开源证券向证监会递交了主板上市的材料。进入2023年3月,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推进,其申请得到了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接纳。然而,仅仅过去一个月,开源证券便接到了审核部门的询问。尽管如此,直至程序终止,该公司一直未对询问作出回应。

实际上,在2023年1月份,证监会已经对那些净佣金率超出行业平均水平、自营收益波动幅度较大、资产管理规模出现下滑趋势以及投资银行业务收入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反馈意见。

开源证券计划筹集40亿资金以增强资本实力,旨在加强经纪、投资银行等关键业务领域。到2024年底,该公司的总资产达到541亿元,净资产为187亿元,在行业内分别位列第46位和第38位。

1994年成立的这家开源证券,其前身是陕西省财政厅国债服务部。这深厚的地域背景,使得其股权结构表现出显著的特点。截至目前,陕煤集团成为了开源证券的控股股东,而实际控制权则掌握在陕西省国资委手中。在前十大股东名单中,有六家属于陕西的国有企业。由于其西部地区的定位,开源证券在区域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然而,这也意味着它需要应对来自全国范围内的竞争压力。

界面新闻记者通过Choice金融终端获悉,在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的这段时间里,开源证券的经纪业务利润经历了显著下滑,从1.92亿元锐减至0.1亿元,同时,代理买卖佣金收入也大幅减少,从2.42亿元降至0.85亿元。

在佣金比率上,开源证券在2021年的净佣金比率达到了0.29‰,这一数据超过了行业整体水平;而到了2024年上半年,这一比率已经下降至0.15‰,与行业平均水平相仿。公司对此作出了解释石家庄市神兴小学,指出一方面由于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公司必须通过下调佣金比率来吸引客户;另一方面,公司近年来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加强了分支机构的布局,而这些地区的证券经纪业务竞争尤为激烈,其平均佣金率甚至低于陕西省内的水平,从而对整体佣金率产生了下拉效应。

在招股说明书签署之时,公司旗下设有47家子公司及42个业务部门,其经营网点主要分布在陕西省及其周边区域,该地区的市场优势十分明显。

该券商的非银分析师在界面新闻的分析中指出,这种策略背后实为无奈之举,通过降低费率以换取市场份额,而经济发达地区分支机构低佣金率业务的比重增加,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了该公司整体收益的下降。

经纪业务的衰退与开源证券的投行业务形成了鲜明对比。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从2021年至2024年中,公司的投行业务营业利润占比依次为45.69%、48.93%、46.24%和38.18%。特别是北交所及新三板业务,它们构成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开源证券在多年间连续位居新三板挂牌项目数量之首,而北交所的设立更是为其带来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随着行业的迅猛进步,投资银行业务的合规问题再次引起了广泛关注。在2024年10月18日,证监会发布的一份行政处罚决定书,使得开源证券成为了公众舆论的中心。

由于在债券承销过程中暴露出众多重大违规行为,监管部门决定对其债券承销业务实施暂停,时间跨度从2024年10月17日至2025年4月16日,共计半年。这样的“业务冻结”措施,在券商行业近年来实属罕见,堪称严厉的处罚案例。

_开源证券债券承做薪资_债券开放日是什么意思

经调查发现,证监会提出,开源证券在业务执行中暴露出三项违规行为:部分公司债券项目未能尽到尽职调查的责任,导致募集说明书中出现误导性表述;在承销绿色债券时,核查环节形同虚设,对发行人违规融资、重复融资行为放任不管,甚至出现绿色项目资金被挪作他用的严重问题;多个投资银行项目在质量控制环节出现失效,核查流程仅流于表面。这些举动不仅触犯了《证券法》等相关法律规章,而且严重扰乱了债券市场的正常秩序,并对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不利影响。

业务暂停致使开源证券的85亿元债券发行计划被迫终止,涉及“24中SC1”、“24中证C2”、“24洞庭04”以及“24洞庭03”等多项关键项目均未能如期推进。

行业分析师粗略估算,以行业平均承销费率为准,此次暂停将使公司直接损失数千万元投行收入。此外,他向界面新闻透露,更为严重的是,在业务暂停期间,开源证券将无法参与新的债券承销投标,客户资源流失的风险急剧上升,部分长期合作的企业可能会选择更换主承销商。

债券承销业务是券商投行的主要盈利来源,若半年内暂停,则无异于摧毁了其业务的支柱。一位经验丰富的投行专家指出,开源证券在2023年的债券承销收入占据了投行总营收的30%之高,基于这一业务对营收的贡献,此次的处罚措施预计将对2024年至2025年的投行业务收入造成持续的负面影响。绿色债券违规事件的发生,很可能对其在ESG(环境、社会和治理)业务领域的市场信任度造成负面影响,而要修复受损的声誉,后续将不得不承担相当大的经济成本。

一方面,债券承销领域出现了合规性的风险问题;另一方面,开源证券在IPO保荐业务上也遭遇了重大挫折。界面新闻记者通过查阅Choice金融终端的数据了解到,2024年开源证券所保荐的IPO项目中,撤回或被否的比例高达76.47%,具体来说,在申报的17个项目中,只有4家成功通过了审核,而剩下的13家要么是主动撤回,要么是被否决。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在之前已经成功上市的保荐项目中,不少企业的业绩出现了显著的变化,上市后的第一年,它们的净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超过一半。

界面新闻记者经过整理发现,在开源证券在其招股说明书中公开的12个股票保荐与承销的主要项目中,超过一半的企业在上市后不久业绩便出现了显著的下降,这一现象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在这些企业中,有五家更是遭遇了营收和利润同时下降的困境。

以天润科技(430564.BJ)为参照,该企业在2022年6月17日成功登陆北交所。在上市之前,该企业展现出强劲的业绩增长态势。从2020年至2022年,其营业收入逐年攀升,分别为1.73亿元、1.97亿元和2.23亿元;同时,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也稳步上升,从0.28亿元增至0.32亿元。然而,踏入2023年,天润科技的业绩遭遇了急剧下滑,其营业收入锐减至1.55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了超过三成,甚至跌破了2020年的水平;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更是由盈利转为亏损,达到了-0.07亿元。

在首次公开募股过程中,天润科技与开源证券暴露出多起基础性错误。北交所在第二轮的审核过程中,通过问询函明确指出,该项目在信息披露上存在错误,部分文字描述与表格内容存在不一致,表格披露显得杂乱无章。此外,在问询回复的正文部分,多个表格出现重叠覆盖的情况,使得内容难以正常阅读;同时,对于募投项目的相关问题,也未能提供相应的答复。因此,北京证券交易所责令开源证券对上述执业质量问题的审查流程与最终判定,详尽阐述质量控制与内部审核的实际效果。

此类情形并非仅此一例。2022年4月15日挂牌交易的七丰精工(股票代码:873169.BJ),这家专注于中高端紧固件的生产、研发与销售的企业,在2023年的营收出现了17%的下滑,其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更是大幅减少了43.33%。

2023年4月6日,花溪科技(股票代码:872895.BJ)踏入资本市场,其2023年的营收较上年同期锐减43.32%,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更是大幅下跌92.86%。紧随其后,巨能股份(股票代码:871478.BJ)于同年上市,其营收和扣非净利润的同比降幅分别高达21.16%和84.07%。国际复材(301526.SZ)于2023年12月26日在创业板挂牌交易,当年其营收出现下降,降幅达到9.35%;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更是大幅减少,降幅高达58.19%,几乎减半。

高撤否率与业绩突变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投资银行业务质量控制体系的严重问题。据相关投行人士向界面新闻透露,在注册制实施的大环境下,监管部门对保荐机构的“看门人”角色要求日益严格,开源证券所暴露的问题已不再局限于个别失误,而是可能触及到其执业理念及内部控制机制的根本性缺陷。

内控机制失效,其根本在于公司治理层面。这位非银领域的分析师向界面新闻透露,开源证券作为陕西省的国有企业,其股权主要掌握在国家资本手中,然而,市场化激励机制与合规约束机制的不平衡,有可能会引发业务扩张与风险控制之间的矛盾。

截至目前,除了开源证券之外,资本市场中还有东莞证券、渤海证券、财信证券以及华龙证券这四家证券公司正在积极争取上市。此次IPO的终止,对于开源证券未来的业务运营和战略规划将带来何种影响,这一点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Copyright © 2002-2025 台州市椒江区四川从业商会 版权所有 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 Powered by EyouCms
电话:020-88888888 地址:台州市椒江区四川从业商会 备案号:浙ICP备2021023496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