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四川从业

垃圾从过剩到不够烧,焚烧产业咋变的?未来咋走?

发布时间:2025-07-01 11:02|栏目: 四川从业 |浏览次数:

当前,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垃圾处理量不足,难以充分燃烧。6月23日,陕西西咸新区北控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西咸北控”)的马科军副总经理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了一组令人关注的数字:该公司的设计垃圾处理量每日可达3000吨,然而实际送至厂内的垃圾量大约只有2000吨,而且4台焚烧炉中常年只有3台在运行。

“我国面临垃圾处理难题”,这一议题近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垃圾处理从“过剩”到“不足”的转变,垃圾焚烧行业经历了怎样的演变?未来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发展方向又将如何?

技术世界领先

踏入西咸北控的厂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意盎然的园区,空气中毫无异味的痕迹。除非透过玻璃窗,记者方能窥见垃圾运送车驶入进料区、堆料场等特定区域,否则很难相信这里日复一日地处理着成千上万吨的生活垃圾。

我们运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炉排炉技术,其热效率相较于十年前提高了40%。马科军指着中控室的大屏幕,详细介绍了焚烧线的情况,他指出,垃圾在接近1000摄氏度的高温环境中得到充分燃烧。根据检测报告显示,二噁英的排放浓度仅为欧盟标准的十分之一。

我国垃圾焚烧产业在技术自主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2004年,重庆三峰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四年不懈努力,成功研发出我国首套国产垃圾焚烧设备。这套设备随后被应用于重庆同兴垃圾焚烧发电厂。到了2005年,该发电厂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营,此举一举打破了我国垃圾焚烧发电厂对进口核心设备的依赖。

马科军在展示智能燃烧系统时指出,真正的创新成就体现在智能化领域。他进一步阐述道,他们团队独立研发的自动化燃烧控制系统能够依据垃圾的成分自动调整炉排的运行速度和风量,确保热效率能够稳定保持在85%以上。这一系统使得西咸北控每年能够额外发电1500万千瓦时,其效果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220吨。

除此之外,西咸北控已搭建了自动化监管系统,能够依据炉内实时数据对燃烧状况进行预测。该系统的三维可视化界面持续呈现着四条焚烧线的2000余个监测点数据,一旦热值传感器发现垃圾含水量突然上升,系统便会立即切换至应急状态,并提前增加干燥段的热风供应量,确保燃烧温度的波动被限制在2摄氏度以下。

随着垃圾焚烧产业的不断升级,我国的企业、技术以及标准等方面正加快步伐,迈向国际市场。

中华环保联合会的数据显示,我国垃圾焚烧项目在污染物排放控制方面,有近半数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并已构建起一个“清洁、高效、兼容、和谐”的先进体系。“我们正与深圳能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携手,向全球推广我国的标准,积极宣传并展示我国垃圾焚烧方案的优势,以此彰显我国技术的强大实力。”中华环保联合会能源环境专业委员会的秘书长郭云高这样说道。

至2025年5月31日,我国企业已投身于79个海外垃圾焚烧项目之中,其中已签订协议的项目占多数;这些项目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南美洲以及北美洲等地区。

供需矛盾显现

生态环境部近期公布的《2024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透露,经过初步计算,2024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清运总量达到了26236.62万吨,而每日的无害化处理能力为115.55万吨,实际完成的无害化处理垃圾量为26198.58万吨。根据研究机构的调查,目前我国垃圾焚烧设施的平均负荷率大约只有60%,这意味着有高达40%的处理能力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烧垃圾会产生什么样的毒气_烧垃圾与身体有害吗_

李凯教授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的专家,以实例说明,西安市目前运营着五座垃圾焚烧发电厂,这些工厂的设计处理量可达每日1.27万吨,然而,实际接收的垃圾量却未达到万吨。

华东某省有3家焚烧厂,它们为了抢夺有限的垃圾处理资源,竞相将处理费用从每吨80元降低至50元。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负责人透露:“这样的价格连成本都无法收回,但为了保持工厂的运行,我们不得不接受。”

这种所谓的“饥饿现象”实际上揭示了规划和实际情况之间的不匹配。李凯指出,众多项目在规划阶段是根据户籍人口来计算的,然而,实际的常住人口数量可能比预期低出30%。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减少垃圾外运的开支,更倾向于建立自己的焚烧厂,而这往往缺乏跨区域的协调机制。除此之外,由于部分县镇的垃圾收集率不高以及填埋处理的惯性,导致可供焚烧的垃圾量严重不足。

那么,这“垃圾不足燃烧”的现象,是否暗示着我们可以增加垃圾的生产量?显然,这个结论是否定的。

多位受访专家指出,垃圾焚烧的核心目标是确保垃圾得到无害化处理,将垃圾焚烧厂需“充足运作”作为刺激垃圾生产的理由,实为颠倒主次。从经济层面来看,垃圾的收集、运输以及处理等环节均需投入成本,而通过发电所获得的收益却远远不足以弥补这些开销。垃圾数量增加,社会所承担的经济负担也随之加重。从污染排放的角度审视,现阶段垃圾焚烧发电厂已基本确保了稳定且符合标准的排放。然而,污染物排放的总量与垃圾焚烧的量呈正相关关系,即垃圾焚烧量越大,其排放的污染物总量也随之增加。鉴于此,推进垃圾减量化依然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服务价值重塑

一边面临着“燃料不足”的困境,另一边则是垃圾减量化的发展方向……在这样的挑战面前,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又该如何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呢?

在西咸北控的卸料平台上,记者观察到,除了日常的生活垃圾,还有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以及园林绿化的废弃物。马科军介绍称,他们研发的污泥协同处理技术,使得污泥的掺烧比例能够达到大约40%,这一比例是行业普遍认知的四倍。此外,西咸北控还利用垃圾焚烧发电过程中产生的蒸汽,配套建设了能源绿岛供热项目。项目一期在2023年11月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供热覆盖面积达到了200万平方米。该设施每年能够替代7.3万吨标准煤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达18.6万吨,这相当于种植了150万棵树木。马科军指出:“垃圾焚烧后会产生残渣,我们能够从中提取出贵重金属,用于制造再生材料;而剩余的骨料则可以被用来生产环保砖、环保砂等环保型建筑材料。”

郭云高认为,垃圾焚烧产业的未来竞争焦点并非在于规模大小,而是服务价值的提升。

国家发改委与国家能源局近期出台了《关于有序推进绿色电力直接交易发展相关事宜的通知》,提倡建设绿色电力直接交易项目,此举有助于促进新能源在本地被有效利用。马科军表示,若能将此类项目与垃圾焚烧发电厂附近的用电大客户实现电力、热能和气体的联合供应,不仅能帮助企业降低电费支出,而且剩余的低压蒸汽还可用于污泥的干燥处理,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从而实现互利共赢。

在增强服务品质的领域,部分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已开始尝试创新。例如,位于北京的安定循环经济园区内,垃圾焚烧技术已与医疗废弃物处理、餐厨垃圾的处理相结合,构建起了完整的产业链条;而在深圳,一家垃圾焚烧厂转型成为环保教育的基地,每年接待的参观人数超过了十万人次……

处于产业发展的新转折点,垃圾焚烧发电厂正逐步从“环境压力的终结者”演变成为“城市服务的供应者”,它不仅能够通过能源网络的深入融合融入城市的核心基础设施,还能够在科普教育、碳交易服务、数据监测等非传统领域提供多元化服务,从而重塑产业链的价值。

Copyright © 2002-2025 台州市椒江区四川从业商会 版权所有 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 Powered by EyouCms
电话:020-88888888 地址:台州市椒江区四川从业商会 备案号:浙ICP备2021023496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