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山西省大同市成功举办了以“新产品、新技术、新机具、新农人,引领农业服务新篇章”为主题的第五届全国农业综合服务商大会以及第十一届全国农资科技博览会。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连接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重要纽带,也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核心动力。与会专家指出,鉴于我国国情中大国小农的特点,以及农业科技飞速发展、生产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的新局面,我们亟需加速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
陈祖新,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党组成员及理事会副主任,强调需密切关注农业科技的最新进展和新兴领域的发展。他提出,应将现代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融入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以及农资的生产与经营活动中,以此推动农业新型生产力的加速发展。此外,他还主张扩大绿色农资的应用范围,拓宽绿色农业服务的领域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并完善绿色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以支持农业的绿色发展。
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是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农业强国建设的关键步骤。龙文,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业生产资料与棉麻局局长,以及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会长,强调需密切关注生物技术、大数据等领域的最新进展。他提出,应加速研发并应用环保型绿色农业物资,推广智能农机和智慧农业管理系统等新型设备。通过这些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具,旨在将它们打造为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动力。
根据最新数据,我国已成功设立1800所科技小院,这些小院遍布全国31个省(区、市)。它们的服务已触及5000多个村庄,示范种植面积超过50万亩,并有效带动了超过3000万亩的土地。此外,全国范围内,超过100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超过8900万户小农户提供了服务。
张宪法,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副主任,他指出,农业科技的广泛运用有效推动了粮食产量攀升至1.4万亿斤的新高度。然而,面对农业生产提出的高要求以及手段与能力之间的显著差距,我们亟需建立一个覆盖公益性、半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服务的综合体系。这一体系应集合各方力量,形成多元主体间的互补与高效协作,从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这样,我们才能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并为乡村的全面振兴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
本次会议不仅推出了“2024—2025年度乡村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头人典型经验”案例,而且分享了来自全国23个省(区、市)的125名杰出乡村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头人的丰富实践经验。同时,会议还重点展示了85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成果,旨在助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实际应用。
本次大会由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承办,其目的是通过科技创新手段,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水平,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从而更有效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