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发布的《中国企业数据资产入表情况跟踪报告》2024年年度版揭示,经对上市公司2024年报的统计,A股市场逾5000家企业中,有100家公开了数据资源入账的信息,累计入账金额达到21.64亿元。在这些上市公司中,共有88家将数据资源归入无形资产类别,具体来看,占比达到了63.57%。另外,22家新三板企业在2024年的年报中公布了数据资源入账的相关信息,累计金额达到了3.80亿元。根据实际控制人的属性分析,在2024年的年报中,所披露的拥有数据资产的那100家上市公司中,国资和政府背景的企业在数量上已经超过了民营企业。特别是在三大运营商的领域,这一趋势表现得尤为明显。据悉,中国移动在去年的表内资产规模已经达到了近6亿元。
非上市公司领域,研究团队依据公开资料的不完全统计,到了2025年3月31日永川行政服务中心,我国已有330家非上市公司对外公布了数据资源纳入资产负债表的相关信息;其中,地方国有企业成为了推动数据资产入表的主要力量,共计275家地方国有企业公布了数据资源入表的相关情况。民营企业、央企以及事业单位亦纷纷加入其中,其中45家民营企业、8家央企和2家事业单位,通过银行授信、作价入股等多种融资方式,共获得了14.17亿元的融资额度。
自2024年1月1日起,财政部颁布的《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正式开始执行。经过接近一年的实践与探索,数据纳入会计报表的进程正稳步向前。然而,在数据资产纳入报表的起始之年,并未如众多市场机构所预测的那样,出现“爆发式”的增长态势。市场所期待的数据资产纳入报表的浪潮并未按时到来。安邦智库的研究人员认为,我国的数据市场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新生事物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波折。数据纳入表格的操作需要逐步推进,而迅猛的增长势头实际上对市场的全面进步并无助益。数据要素市场的进步,一方面需要政策的持续优化;另一方面则依赖于市场的培育和生态系统的构建。这些都预示着数据资产入表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
实际上,在数据领域以及政策层面,地方政府在将数据资产纳入资产负债表方面展现出更高的热情。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地方国有企业在此过程中扮演了主导角色。观察其内在驱动力,一些地方的城投公司和国有企业为了拓宽融资途径,更倾向于尝试新的资产增长策略。地方政府亦期望将政府掌握的数据资源转变为资产,某些地区甚至提出了“数据财政”这一理念,视数据资源为继土地资源之后的又一重要经济资源。
观察交易机构的情况,国内已设立的数据交易所数量大约有六十家。但遗憾的是,数据交易目前正遭遇一些挑战,包括交易规模较小、交易活跃度不高,以及参与交易的主体范围相对狭窄。这些问题导致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潜在价值未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截至2025年2月25日,深圳、广州、贵阳、上海、北京这五个城市的数据库交易市场共推出了超过12000种产品,这一数量较2024年末有所增加。然而,从交易量来看,截至2024年末,这五个数据交易所的交易总额累计达到了大约417亿元人民币。具体到上海和广州的数据交易所,它们的累计交易额分别只有40亿元和52亿元。这种交易量显然不足以维持交易所的常规运作,实际上,地方政府更倾向于“圈地运动”,旨在数据资源证券化领域抢占先机,通过竞争策略实现超越的布局。
根据数据资源的相关情况分析,2024年全国的数据产出量达到了41.06泽字节,这一数字较上年增长了25%,而2023年的增长率仅为22.44%。在各类智能设备中,智能家居、智能网联汽车以及无人机等的数据增长速度尤为突出。与此同时,我国的数据存储总量也达到了2.09泽字节,较去年增长了20.81%,而2023年的增长率是15%。目前,数据存储空间的利用率已经达到了61%。观察当前情况,与持续快速增加的数据资源相比,数据资产化的水平尚处于较低阶段,数据资源与数据产品的数量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特别是,金融数据在市场需求与供给中占据主导地位,而金融机构的场外交易则构成了数据交易的核心内容。这一领域确实存在实际的市场需求。然而,在其他领域,如地方公共数据,仍存在一些挑战和分歧。一些专家持观点,公共数据应当具有公益属性,而将公共数据资产进行证券化操作,可能会给企业及市场参与者带来额外的负担;正如目前高昂的土地费用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公共数据资产纳入资产负债表的过程中,也需要实现平衡。实际上,这表明在数据资产纳入资产负债表的过程中,尚有许多障碍和挑战亟待克服。
目前观察,数据资产入表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数据的归属权确认,这在许多情形下需要数据交易市场的参与来完成。然而,一方面,这一过程涉及众多中介机构的协作,从而推高了成本;另一方面,诸如成本计算、价值评估等众多细节问题,仍需进一步协调与探索。这些规则与制度构建的问题,可以说是目前数据资产纳入资产负债表进程的主要限制因素,同时也是市场持谨慎立场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数据资产作为一种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存在根本差异。其可复制性等因素导致价值保障和独占性都遭遇挑战,这既需要技术层面的支持,也亟需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数据资产纳入报表可能并非仅凭相关主体的意愿就能达成,这还需要经历一个市场培育阶段,以及众多中介机构的共同参与,共同构建起完善的市场生态。正如报告所强调的,数据资产入表和价值实现生态体系构成了一个由多个主体协同合作、技术驱动发展、制度提供保障的复杂系统。数据服务提供者、中介服务组织、数据交易市场、数据需求客户、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机构共同构建了数据资产纳入账目和价值实现的整体生态。因此,这实际上是一个构建全新市场体系的过程,它要求各方之间进行深入的磨合与协作。
安邦智库的研究人员认为,在坚持“稳中求进”的政策导向下,对于数据资产纳入资产负债表以及数据交易等新兴经济形式,采取审慎推进的策略是至关重要的。市场构建与成长需要一段适应期,尤其是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更应警惕因“盲目推进”而引发的泡沫风险。(来源:安邦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