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荣目前居住在香港,不过在他的个人微信账号中,“地区”一栏显示的是埃塞俄比亚。
2011年,张华荣创立的华坚集团(以下简称“华坚”)抵达埃塞俄比亚并设立工厂。目前,华坚在埃塞俄比亚已经转变为推动当地工业发展的埃塞华坚国际轻工业园。
在2017年,张华荣荣获了埃塞俄比亚政府颁发的“埃塞工业之父”这一崇高称号。
近期,张华荣在与第一财经的记者就“中国企业走向海外”这一议题进行探讨时,分享了华坚集团的成功之道:“我国产业,非洲制造,覆盖全球市场。”
进入非洲市场并非毫无波折,“华坚表面光鲜,实则饱经风雨。”张华荣如此评价。
到非洲去
张华荣,江西南昌的本地人,曾服役于军旅生涯。在1984年,年仅26岁的他回到故乡,创办了一家小型制鞋工厂。随后,在1996年,他选择南下,于广东东莞设立了自己的工厂。历经数年成长,华坚已跻身全球最大女鞋生产商行列,曾为古驰、汤丽柏琦、蔻驰、盖尔斯等多个知名国际品牌提供代工服务,年产量超过两千万双女鞋。
2011年8月,埃塞俄比亚当时的总理梅莱斯·泽纳维莅临深圳,出席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开幕式。在那里,他邂逅了张华荣。梅莱斯随后来到了东莞,对华坚进行了实地考察,并诚挚地邀请张华荣前往投资。
在2011年3月,担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的林毅夫向梅莱斯提出建议,指出埃塞俄比亚的畜牧业发展良好,具备皮革生产的能力,因此建议有目的地前往中国,吸引皮革和制鞋行业的企业进行投资。
张华荣回忆说,梅莱斯当时便有引入服装和鞋帽行业的想法,“我们双方会面时长40分钟,期间他表达了对我的期望,希望我能率领广东代表团前往埃塞俄比亚进行访问。”
2011年9月,张华荣踏上了前往埃塞俄比亚的旅程石家庄市神兴小学,进行了一周的实地考察。彼时的埃塞俄比亚,乃全球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拥有着一亿人口,其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我国广东省的十分之一。在该国,47%的男性以及31%的女性尚处于文盲状态。面对这片陌生的土地,张华荣心中并无投资之意。
在一周的访问期间,梅莱斯与张华荣进行了三次会晤,从最初的礼节性问候逐步深入至对投资细节的深入交流,梅莱斯展现出的真诚与远见让张华荣对这个非洲国家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访问即将结束的那个夜晚,梅莱斯把张华荣请到了总理府,与他们一同享用晚餐。在那愉快的交谈中,他们聊了超过两个小时。张华荣后来回忆说:“在告别之际,他最后说了一句:‘张先生,我希望能得到您的帮助。’我则回应说,我会考虑一下。”
回到住所后,张华荣迅速召集团队成员进行紧急会议。面对种种未知的挑战,他们仍旧选择把握住眼前的机遇。
华坚决定在埃塞俄比亚进行投资,这一决策基于对人工费用、原材料费用、土地费用以及政府扶持力度等多重因素的全面评估。在人工成本方面,埃塞俄比亚拥有充裕的劳动力资源,当时一线生产工人的月薪仅为国内同岗位的十分之一。即便时至今日,该地区工人的月薪也仅在300至500元人民币之间。埃塞俄比亚拥有丰富的优质牛羊皮革资源,供应充足,这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在关税政策上,该国出口至欧美市场的商品(武器除外)能够获得零关税的优惠。
华坚公司顺利完成了三项重要任务:一是将国产的物料和设施打包后运送到埃塞俄比亚,二是成功招募了超过一百名埃塞俄比亚员工至江西赣州的培训基地接受培训,三是已在埃塞俄比亚租赁了厂房。原本预计需要75天的集装箱运输,却奇迹般地在30天内就抵达了目的地。
仅用不足三个月的时日,2012年1月28日,一座容纳500名员工的厂房,在离埃塞俄比亚首都约35公里的东方工业园区里,宣告了其正式的运营启动。
“不敢相信埃塞俄比亚工厂可以做盖尔斯”
开业首日,来自埃塞俄比亚的三十余国政要莅临华坚工厂参观,他们脸上流露出感动之情,难以置信地表示:“埃塞俄比亚的工厂竟能生产出盖尔斯产品。”张华荣如此述说。实际上,华坚在当地的业务拓展并非一路畅通无阻。
埃塞俄比亚的失业率几乎达到了50%,身为非洲人口第二多的国家,该国亟需吸引外资以促进就业。华坚的到来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因而获得了当地政府的热烈欢迎。然而,初涉埃塞俄比亚的华坚却遭遇了众多实际挑战。
华坚的第一个集装箱在通关过程中遭遇了扣押,其内部的鞋刷被误认为是牙刷,需缴纳相应的税费,而鞋子穿孔机则被误认作“手枪”。这一经历成为了华坚在非洲市场拓展过程中的重要教训:必须学会适应非洲的工作效率,并且需要保持足够的耐心。
当地的基础设施较为薄弱,这导致了成本的显著增加,这一情况超出了华坚的预期。华坚在之前的计划中并未将物流成本考虑在内,然而,鉴于埃塞尔比亚是一个内陆国家,其海运需要借助邻国的港口,从吉布提到工厂的距离有800公里,而且只有一条双向通行的两车道道路,路况不佳,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物流成本从原来的2%上升至8%。
当地电力设施较为陈旧,遇到雨天等恶劣天气时,常常发生停电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工厂不得不依赖昂贵的柴油机发电。根据中国能源新闻网去年的报道,埃塞俄比亚全国电力普及率大约只有30%。为了克服这一用电难题,华坚公司正在积极建设变电站,预计将在明年完成并投入使用,届时用电问题有望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此外,还需关注工人的状况。在工厂初创时期,我们的生产效率与我国工人的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导致生产出的鞋子报废率较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华坚公司必须持续在人才培养和技术提升上投入精力。
华坚深感痛苦,因为工厂屡次遭遇罢工。依据当地法律,工人在非紧急情况下举行罢工是受法律保障的。即便如此,公司仍需按照规定向工人支付基本工资。罢工导致的订单延误、额外增加的运输费用等损失,均需由企业自行承担。有时为了赶工期,生产到一半的鞋子甚至需要用集装箱运回国内工厂进行后续加工。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周密的协调,华坚在埃塞俄比亚的罢工事件现已得到圆满的处理。
在法律领域,华坚公司遭遇过多次损失。该地区员工的法律保护意识相当强烈,即便是小额的十元争议,他们也愿意将企业告上法庭。最初,由于对当地法律法规不够了解,华坚公司常常在诉讼中败北。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之一便是聘请了当地的法律顾问。
近年来,华坚遭受了多方面的不利影响:2020年,埃塞俄比亚国内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导致华坚的主要客户——一家美国鞋厂不得不撤离该国,随之而来的是订单的流失;而在此后的三年疫情期间,公司的业务几乎完全停顿。
2023年伊始,张华荣奔赴埃塞俄比亚,着手组建新的团队。为了重新赢得订单,华坚公司积极寻求与当地政府建立合作关系,致力于生产工作鞋、军鞋等产品,以期逐步促进当地制造业的复兴。
与当地共享成果
目前,位于埃塞俄比亚的华坚鞋厂,其员工数量已从巅峰时期的8000余位,缩减至不足2000位。
张芸琪,张华荣的女儿,身为华坚副总裁及埃塞华坚国际轻工业园的总经理,向记者透露,目前已有二十多家企业入驻该工业园,其中以我国企业为主。她预测,未来五年内,入驻企业数量有望突破百家。
张芸琪提出,我国企业在海外进行投资时,优选入驻工业园区。她解释道,若所在国家发生动乱,军队未必能确保所有民营企业的利益安全。然而,若企业选择入驻工业园区,园区内往往聚集了众多企业,如此一来,当地政府更有可能采取措施来共同保护这些企业的利益。
在讨论华坚的非投资领域经验时,张华荣特别指出,必须“遵循国家实际情况,依照非洲的发展节奏行事”,并且还必须重视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例如,在制鞋业务中,应选择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进行招募。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企业在非洲拓展业务应坚持“以产业换取资源”的原则,依托自身的技术和产业优势来发展产业,并有效运用当地资源;同时,采用“以就业换取市场”的策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以获得当地社会的支持;此外,还要注重“以服务拓展市场”,通过提供卓越的服务来提升品牌形象和客户忠诚度。
在与当地政府及民众的交往中,华坚投入了大量心力。他们不仅修建了道路,还为养老院捐赠了必需品,甚至让工厂自打的井水免费供附近缺水的村民使用。“若要在某地扎根,就必须解决那里的难题,让当地居民因我们的到来而生活得更加幸福。”张芸琪这样表达她的观点。
张华荣指出,我国企业历经的贸易出海阶段已然落幕,当前企业迫切需要实现转型升级,以便更好地融入新的市场格局。此外,他对非洲的产业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尤其是对粮食、能源以及制造业三大领域充满信心。
张华荣回忆起华坚在埃塞俄比亚度过的岁月,提到华坚不仅在该地区实现了个人成长,还将工业文明引入了当地。“我们共同探讨并确定了和谐共进的路径,共同搭建了一个高效的工业文明交流平台,并共同分享了经济发展的果实。”